2018年高考语文冲刺专项突破逻辑题学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高 语文 冲刺 专项 突破 逻辑 题学案
- 资源描述:
-
1、专题突破逻辑题训练撰稿人:由宁一、明确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2019年三套全国卷的第21题来看,逻辑推理题所选材料一般都比较容易理解,且比较贴合实际,设题时往往涉及以下复句关系。1.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常见的形式有三种: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条件关系复句常犯的错误有:条件关系混淆、条件与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条件推段结果绝对化等等。(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句式:“如果那么(就)”、“只 要就”“有就有”、“倘若就(则)”“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句式:“只有才”“没有就没有”“不不”
2、“除非不”“除非才”2.因果关系一种事物或一些条件的存在导致另一种事物的产生,其中前者是因,后者为果。因果关系常犯的错误有原因和结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等。高考中在考查复句关系时往往有非常明显的标志词,如说法比较绝对的词语,大家要多多留心。3.对应关系二、掌握简单的逻辑知识 (一)概念概念能揭示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属性,有自己的内涵(反应本质属性)和外延(具体范畴)。例如:人,其内涵是能思维、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其外延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古代人、现代人 (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后两种又叫全异关系。例:鲁迅的孔乙己中有
3、这样一个情节,孔乙己明明偷了别人的书,却死不承认,争辩道:“窃书不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偷和窃在概念上是全同关系,孔乙己却硬把它们说成全异关系,结果引来了人们的嘲笑。(三)命题“命题”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例如:由宁是语文教师。距离一模考试还有多少天?请你好好学习!例句是明确的判断,是命题。而例句是疑问句和祈使句,没有明确的判断故不是命题。(四)推理推理是由已知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往往要通过复句的语言形式来体现。在各种推理形式中,最常见的是“三段论”。比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包含着一个“三段论”:“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我们不是
4、圣贤,所以,我们不可能不犯错误。”这种推理形式是通过两个前提(即“圣贤是不会有过错的”和“我们不是圣贤”),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是会出错的”,而且两个前提包含共同的词项“圣贤”。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他有选举权,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了。”请你尝试找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段论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大学部分专业开设逻辑课程,你可以研究)(五)逻辑规律同一律: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始终保持一致,不能中途偷换概念,改变话题。矛盾律: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个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是真的,肯定一个必须否定另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21 杨氏之子.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