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一语文《大堰河》教学设计.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堰河 云南省 保山 曙光 学校 语文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大堰河我的保姆 主备教师:陈小瀑一、 内容及其解析:1.教学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2.内容解析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热爱之情,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方法;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目标定位 1、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2、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2、 3、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表现方法。4、提高朗读自由体新诗的能力。 (二)目标解析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了对大堰河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学习诗歌,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以读带动,读出节奏,读出情感,这是诗歌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2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塑造了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要从抒情诗的叙事去归纳概括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中心思想。3从本首诗的表现手法入手。如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反复、排比手法的交替使用等。形式为内容服务,正是这些修辞方法的作
3、用,为塑造人物、表现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帮助。4从学生角度,不妨引导学生观察、搜集有关素材,让学生写首短文或小诗,从而更好地把握抒情诗中的叙事特点。三、问题诊断分析1、借助朗读本诗的配乐诗朗诵,加强朗读指导,着重体会诗中强烈的节奏和流畅跌宕的旋律;本诗通过记事写人和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为教学的重点;诗人在构思诗篇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这一点比较难以捉摸,应作为教学难点。2、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有一种说法: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这不符合诗意的。我认为,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请看以下例证: 在古代,帝王称为“紫微星”,宫墙的颜色用紫
4、红色,“紫气”用指帝王之气,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阁”“紫台”,如杜甫咏怀古迹诗有“一去紫台连朔漠”句,其中“紫台”就是皇宫;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诗句中的“紫陌”也指京城(道路)。不仅如此,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辞海“紫衣”词条注:“紫衣,紫色的袍,古代公服。杜预注:紫衣,君服。唐制,亲王及三品服用紫”。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古诗里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的服色。 摘自“紫色的灵魂”究竟如何理解?(赵奎生 中学语文教学 1992年第1期)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全过程都要使用幻灯片,在
5、创造教学情境的情况下,使用幻灯片以及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配乐诗朗诵,可以让学生更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更深刻的理解诗歌中的感情。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指导朗读;明确这首诗的抒情特点;理清本诗的抒情结构。教学步骤一、写作背景介绍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艾青出生时因母亲
6、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 艾青写这首诗,既是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也是对黑暗世界的诅咒。同时表现出作者背叛地主阶级,向劳动人民靠拢的真诚愿望。二、导入新课(首先介绍作
7、者艾青和有关大堰河的一些资料,出示艾青的几组照片和几部代表作品)这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的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因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的家里抚养。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 “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并一举以感人肺腑的感情和清新自然的诗风震动诗坛。 艾青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 卓越的民族诗人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
8、青的成名作。我爱这土地向太阳.火把.古罗马竞技场等是他的代表作。三、研习新课 1.播放本诗配乐诗朗读,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指导预习: 根据课文预习提示和注释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把难懂的字、词、句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查阅工具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2学生试读。 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读后要进行正音。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 这首诗比较长,诗人凭借自己的激情任意挥洒,奔腾起伏,不拘一格。为了准确把握本诗的思想感情,必须理出它的抒情脉络和结构。 提问1:全诗共13节,根据诗人感情和思绪的发展脉络,可以划分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大意是什么? 回
9、答:共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她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和痛悼。 第二部分(48节),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深切的眷恋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第四部分(1213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提问2:诗是诗人感情的载体,诗人起伏的思绪,奔涌的激情就是这首诗的线索,试概括每个部分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明确:感情线索:第一部分:(1-3节)怀念与痛悼之情;第二部分:(4-8节)
10、眷恋与感激之情;第三部分:(9-11节)同情与控诉之情;第四部分:(12-13节 )讴歌与赞美之情。 这四部分中有一条贯串始终的感情线索,那就是诗人对大堰河的挚爱以及对旧社会的痛恨。有了这条感情线索才使本诗成为一个艺术整体。 目标检测: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思考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2有感情地朗读(课外进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具体分析全诗各部分内容。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答案见第一课时。从检查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内容。二、教学步骤A读第13节,分析诗歌第一部分的内容1.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地位、死后的境况。2.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
11、怎样的意境?明确:意象: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意境:荒寂衰败;萧索凄凉。感情: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3.第一节:“大堰河”指的是什么?她的命运是怎样的?明确:“大堰河”指的是艾青的保姆。她的命运可以说是命运悲惨,身世悲苦。4.第二节:“我”是两个人的儿子,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第二节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