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同步鲁人语文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练习:综合测评3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同步 人语 唐宋八大家 散文 选读 练习 综合 测评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综合测评(三)(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根源,原因B抑本其成败之迹本:考究原因C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D旦夫有报人之志报:报仇解析原:动词,推究,追本究源。答案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前一个表顺承,后一个表递进。B项,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C项,前一个表原因,后一个表目的。答案D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函梁君臣之首B苍皇东出C其君能下人D当淮阴
2、破齐而欲自王解析A项,函,名词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B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C项,下,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表示谦卑。D项,名词作动词,称王。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C千金之子D其身之可爱解析A项,“从事”,古义,官名,此指属吏;今为动词,做某种事业。B项,“祸患”,古今意义相同,均指灾祸、祸害。C项,“千金”,古义指富贵人家;今义,用于称他人的女儿,有尊贵之意。D项,“可爱”,古义指值得爱惜;今义指讨人喜欢的。答案B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此三者,吾遗恨也而告以成功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此固圯上之老人
3、所为深惜者也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终必不蒙见察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A/B/C/D/解析为被动句,为判断句,为省略句,为状语后置句。答案C二、阅读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22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
4、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6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B及凯旋而纳之C灭滑而还 D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解析A、B、C三项均
5、为连词,表承接关系。D项为连词,表并列关系。答案D7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解析A、C、D三项均为“的原因”;B项为“用来的”答案B8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3分)()A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B智勇多困于所溺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解析A、B、C三项均为被动句,A项,“为”字表示被动,B项,“于”字表被动,C项,“为所”表被动;D项,状语后置句。答案D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6、()A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在于人事”,接着以后唐庄宗由盛转衰的事例加以论证,再进一步得出结论。B作者用对比手法描述庄宗事例,“方其可谓壮哉”极言庄宗志得意满,为下文张本;“及仇雠已灭何其衰也”,与先前形成强烈反差,印象深刻。C文章紧扣庄宗“得与失”“盛与衰”来说明立论的历史根据,引史评史,就史论事,在真实记述史实的基础上加以客观分析、评论。D文本题目是“伶官传序”,表面写伶人,实际上是通过回顾庄宗的事例,强化对“人事”的认识,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解析“可以说是一篇单纯记述庄宗的传记作品。”有误,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记述庄宗的故事只是用作论据,来证明“盛衰之理,在于
7、人事”的观点。答案D10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5分)_(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5分)_答案(1)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还是探求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的缘故吧?(2)祸患常常由极细微的事情累积而成,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住,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22分)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
8、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公之于文,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先君晚岁读易,玩其爻象,得其刚柔远近、喜怒逆顺之情以观其词,皆迎刃而解。作易传,未
9、完。疾革,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卒以成书。然后千载之微言,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作书传,推明上古之绝学,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后有君子当知我矣。”至其遇事所为诗、骚、铭、记、书、檄、论、撰,率皆过人。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奏议十五卷,内制十卷,外制三卷。公诗本似李、杜,晚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伯父太白早亡,子孙未立,杜氏姑卒,未葬,先君没,有遗言。公既除丧,即以礼葬姑;及官可荫补,复以奏伯父之曾孙彭。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
10、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有删改)【注】子瞻:苏轼,字子瞻。苏辙:苏轼的弟弟。四年:这里疑有误,应为三年,即元符三年(1100年)。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B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C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D既而谪居于黄/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384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