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附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第一次 月考 测试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根据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一二单元编写) (时间:120分钟 分值: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A.烂熳(mn) 匿名(ru) 筋疲力尽(jn)B.芦荟(hu) 长髯(rn) 吹嘘(x)C.不逊(sn) 禁锢() 文绉绉(zhu)D.诘责(ji) 窒息(zh) 锃亮(chn)2.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之后,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对此予以严厉谴责,揭露一些国外媒体的荒谬言论。(荒谬:极端错误的,不合情理的。)B.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
2、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锐不可当:尖锐得不可抵挡。)D.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3.下面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B.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C.“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
3、为您换上新衣。”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1000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5.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3)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
4、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6.修改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句子。(6分)“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旨。(1)第 句,修改意见: (2)第 句,修改意见: (3)第 句,修改意见: 7.阅读
5、下面一则消息,请写成一句话新闻,并谈谈对你的启示。(4分)昨日,重庆市教委、重庆市大学中专招生委员会联合发出关于对2016年高考招生中少数民族问题处理情况的通告: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份的考生被取消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资格。通告称,鉴于31名考生中大多数系未成年人,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本着“教育和保护相结合”和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原则,故不对外公布这31名考生的姓名及相关信息。(1)我来发布一句话新闻: (2)我的启示: 8.综合性学习:新闻。(6分)【知媒体】某中学校报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对全校师生开展了“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获知莫言获奖”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
6、体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比例12.7%1.6%30.5%56.2%(1)根据表格内容,请将该问卷调查的结论补充完整。从新闻的获知途径上来看, 。(2分)【话标题】莫言获奖后,国内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莫言获奖的相关消息,以下是部分新闻媒体报道的标题:谁给了莫言奖金?莫言悟到了诺奖密码莫言代言天价香烟诺奖只是过眼烟云诺奖颁奖礼10日举行莫言启程赴瑞典领诺奖莫言作品遭抢凸显诺奖效应过度消费折射社会心态(2)请根据上面新闻标题,结合新闻的相关知识,探究新闻标题的特点: (答一点即可)(2分)【用新闻】获知莫言获奖后,学校校报主编向校报指导教师提供了三个出报方案:方案一:立即出报,转载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
7、新闻联播等媒体上的消息。方案二:不着急出报,先收集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然后做一期“莫言获奖”的专题,进行综合报道。方案三:采访本校的老师、同学,根据采访内容做一期“身边人看莫言获奖”的专题报道。方案分析:能结合身边实际,可读性增强,但缺乏权威性和推广价值。(3)请运用新闻相关知识,为校报主编补写出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方案分析”。(2分)方案一分析: 方案二分析: 二、阅读与欣赏。(30分)(一)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第912题。(14分)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
8、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10.“这一声”指的是什么?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11.“他们何尝不酒
9、醉似的喝彩”中“何尝”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精神?(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直上九霄揽明月一舞衣袖,西昌城内,“嫦娥”翩翩启程,飞向遥远月宫。流传千年的传说,这一刻变为现实。飞天的嫦娥映衬着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组成一幅美妙图景。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发射塔架与火箭相连的线缆瞬间脱落,搭架摆杆迅速移开。“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点
10、火!”“起飞!”18时05分04秒,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海拔1500米的西昌,有着“月亮城”之称。此时,天边出现了绚丽的晚霞,尽管夜幕尚未完全降临,但农历九月十四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天幕上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景。18时30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紧接着,经过测算,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公里,远地点为50930公里,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控制中心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骄傲的嫦娥只用了3年,就托举着自主创新的嫦娥进入太空。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