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19:第9课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课件 19 父母 孩子 之间
- 资源描述:
-
1、第9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弗罗姆弗罗姆(19001980),美国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企图调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跟人本主义的学说,其思想可以说是新弗洛伊德主义与新马克思主义的交汇,被尊为“精神分析社会学”的奠基者之一。为了医治病态社会,他提出通过改善人的心理,解决有关人们的劳动组织与社会相互关系的问题,走近作者建立一个友爱、互助、没有孤独感的理想社会。主要作品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马克思论人爱的艺术等。这篇课文节选自弗罗姆的爱的艺术。爱的艺术阐释了爱并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的感情,而是一个能力的问题,是一门神圣的艺术。课文节选部分从
2、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个角度阐释了这一论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作为一位心理学家,弗罗姆力图从人本主义出发,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本文就是作者在此背景下对“爱的艺术”的深入探讨。写作背景文学知识(1)关于爱的艺术弗罗姆所著的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在这部理论专著中,他阐述了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爱和其他艺术一样,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他认为爱是在保持自己尊严和个性的前提条件下的感情交流的行为。这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作
3、用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2)弗洛伊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后又分为意识和无意识(包括被压抑的无意识和潜伏的无意识)。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支配个人革命、决定社会发展的力量;并把人格区分为自我、本我和超我三个部分。其学说被西方哲学和人文学科各领域吸收和运用。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精神分析引论等。(3)精神分析学说奥地利著名科学家弗洛伊德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医疗实践,
4、逐渐认识到,不仅是歇斯底里的患者,即便是正常人,在意识的背后都可能具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和冲动,因不被社会习俗、道德法律容许,必须被压抑下去而不被意识到。这些被压抑于心灵深处的欲望和动机构成了人的潜意识,它是人类一切精神生活的根本动机。这种潜意识学说,构成了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弗洛伊德正是沿着这条线索,逐步发展、完善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这是人类认识自我历程中的伟大成就。结构图解1.题目包括“父亲”“母亲”“孩子”三者的爱,那么在文章中“孩子的爱”是怎样发展的?重点突破答案:孩子的爱在生长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具体变化如下:孩子的爱可以概括为: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2.试举例说明本文过渡与衔接的巧妙运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秋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件:散文部分 第一单元精读黄鹂—病期琐事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