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论语十则》|鲁教版(共49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则 六年级 上册 语文课件 论语 鲁教版 49 PPT
- 资源描述:
-
1、2、关于论语21、关于孔子3、字词解释,内容理解论语十则(1、2、3、4、5、6、7、8、9、10)4、拓展阅读5、讨论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小官。后罢官,周游列国,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72人。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删修春秋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维护贵族统治,提倡德
2、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很大。关于孔子 孔子对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山东曲阜孔子墓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孔林:孔子墓地山东曲阜“三孔”返回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
3、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的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必读书。论语共20篇,492章,内容涉及很广:哲学、政治、教育、文学、艺术乃至立身处世之道等。文字简短,精练质朴,含义很深,不少句子被人们当作格言而奉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用语录体记录的古籍。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依据,在我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有很深广的影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论语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各章的体式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种是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
4、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这种体式。一种是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这种体式的写法很灵活:有时写出提问者的原话,有时只写某人问什么;有时写出对话的环境或背景,有时不写。课文中的第10则属于这种体式,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一种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这种体式我们以后才能学到。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著作老子庄子,著作庄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著作墨子法家学派的创始人:韩非子,著作韩非子子路(仲由):好勇,不知而妄作的毛病子渊(颜回):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年二十九,发尽白,
5、不幸早死子舆(曾参):颜回死后,成了孔子学说的传人子贡(端木赐):善于辞令读课文,注意以下加红色字的读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愠三省传不习乎焉学而不思则罔是知也思而不学则殆凋诲女论语恕yuynxnchunynwnzhdidiohu rlnsh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时常之:指学过的知识不亦乎:表反问的固定句式“不也吗?”说:同“悦”,愉快朋:古代同师日朋,同志日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乐:快乐知:知道,了解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愠:怨恨,恼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这一则谈学习方法、态度和为人态度,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6、。重点字词文意理解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我日:名作状,每天三省: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为:替、给而:连词,表顺接,可不译信:真诚,诚实传:动作名,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重点字词文意理解这一则谈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温习,复习故:旧,旧的(知识),形作名而:连词,表顺接,可译为“就”新:新,新的(知识),形作名可:可以,能够以为:即“以(之)为”。以,介词,凭借;为,做矣: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相当于“了”重点字词文意理解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4 子曰:“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则:连词,表顺接,“就”罔:迷惑而无所得思:(一味地)空想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有害重点字词文意理解这一则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诲:教诲,教导女:同“汝”,你之:代词,指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为:就是之:语气助词,可不译 /代词,它,可不译是:代词,这知:同“智”,聪明重点字词文意理解这一则谈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不能不懂装懂。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形作名,贤良的人齐:相同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