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 习作四 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口语交际 习作四 人教新课标 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口语 交际 习作 新课
- 资源描述:
-
1、口语交际习作四【课文分析】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是“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的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然后让学生明确,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开展都由学生自己操作。【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会很感兴趣,对西部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课前教师可以寻求相关部门和西部学校取得联系,学生找准了“手拉手”的目标,会更有兴趣。学生在享受友谊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写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对西
2、部会有更深入地了解。【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气氛,激起学生参加“手拉手”的热情,可以给学生划分小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展开策划活动,并推选出一名代表做小组汇报。【教学目标】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学生懂得在书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3.指导学生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批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并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设想及策划有条理地写出来。【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准备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素材。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3、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约5分钟)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2.谈话导入: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放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小朋友的“手拉手”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1.欣赏课件的的图片和资料。2.认真听教师的谈话导入,初步了解“手拉手”活动。谈话导入,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
4、到交际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约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2.引导学生分小组交流: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你会用什么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呢?3.指导学生展开全班交流。1.学生说一说: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是。2.学生分小组交流: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自己会用什么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呢?3.全班交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策划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约15分钟)1.引导学生谈一谈:(1
5、)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中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2指导学生分小组探讨活动方案。3引导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要说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1.学生谈一谈:自己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可以怎样帮助有困难的小伙伴?2.学生分小组探讨活动方案。3.学生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要说出活动方案的可行性。可以设计活动:安排学生到讲台上做一次活动策划方案的演讲,提示注意表达时的神态、动作、语气、感情等。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约5分钟)1.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
6、动付诸实践呢?2.教师谈话:老师在报纸杂志、网上、电视节目上搜集了一些小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1.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2.谈一谈自己是否愿意把自己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展开“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和兴趣。教学过程 第2课时(习作)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约5分钟)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我们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来源:回顾、准备上节课策划的活
7、动方案。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约5分钟)1.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2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3.指导学生回忆书信和信封的格式,明确写法。来源:1.学生分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2.每组选出优秀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展示。3.学生回忆书信和信封的格式。学生相互交流讨论,而已开拓学生的思路,集思广益,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三、动笔写作,敞开心扉。(约20分钟)1.引导学生明确写作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个写一个部分,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封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2.指导学生动笔写信。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