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2: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WORD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语文必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人教版必修4 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设计22:第6课 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资源描述:
-
1、辛弃疾词两首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领略辛弃疾的悲壮慷慨的豪放词风,感受他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过程与方法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反复诵读,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指导学生理解典故的含义。教学难点: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著名作家臧克家曾为济南的辛稼轩纪念馆撰联:“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
2、牛,剩有悲壮词千篇。”在此臧克家高度评价了辛弃疾词作的两个显著特点。提问:哪两个特点?2.简要介绍辛弃疾的生平再转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二、诵读感知1.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读准每一个字音;2.注意正确断句;3.尽量读出感情)。2.学生自由朗读并结合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资料书去疏通词义。3.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点评。4.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朗读。5.全班学生齐读。三、分析典故“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怀古”一词显示词人登上北固亭所做的事,即发思古之幽情。1.从全词看,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什么?“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辞源);结合文本注解思
3、考。上片先后有:三国时,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击败北方曹操的军队;南朝宋武帝刘裕曾在京口起事,大举北伐,恢复中原并建立政权。下片先后有:刘裕之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想以北伐建功立业但因草率而致兵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刘义隆到京口瓜步山并在山上建立行宫;战国时,赵国良将廉颇虽老思用。2.结合词题看,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五个典故?明确创作背景与典故的联系,为后面分析打基础。与“此时此地”有关。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但主战派一直将“王师北定中原”当做目标,京口作为抗金前线与金人劫掠后的扬州隔江相望典故在空间上与作者此时立足的京口(镇江)直接有关。与“此时此地的作者”有关。此时,作者率众南归已经三十二年,被
4、投降派排挤而被迫退居江西乡间也已有十多年,但他从未放弃收复失地的愿望;此地,作者此前在濒临抗金前线的镇江任知府,因力促充分准备和得当用人而遭当权者疑忌以致降职,为恢复大业一展才略的愿望再次落空此时此地的作者空怀却又不愿空怀一腔忠贞,报国无门却又不甘心报国无门典故所及人物及其境遇与作者此时的情感和抱负直接有关。正因为以上两个“有关”,内心沉郁却又壮怀激烈的作者立足京口想到了这五个典故。雄踞江东孙仲谋;挥戈北伐刘德舆;好大喜功刘义隆;神鸦社鼓佛狸祠;老骥伏枥廉将军。3.结合全词看,这些典故有哪些特点?典故多全词双调104字,上片两处用典,下片三处用典。内容有侧重上片典故所及侧重“人”曾在京口建功立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359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师说》2017版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8.3 扩展语句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