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7

类型《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2.1 文言虚词(新人教版).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60926
  • 上传时间:2025-11-10
  • 格式:PPT
  • 页数:77
  • 大小:4.9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开学大礼包
    资源描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选_【解析】选B。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句的“乃”为副词,译作“才”;后句的“乃”为连词,译作“竟然”。B项中的“而”,都做连词,译作“就”。C项,前句的“因”为介词,译作“用”;后句的“因”为连词,译作“于是,就”。D项,前句的“以”为连词,译作“来”,表目的;后句的“以”为介词,译作“把”。【特别提醒】做虚词辨析题时,“代入法”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虚词考试题一般分四组,每组两句,一课外一课内,可将课内已掌握的虚词的意义、用法代入课外句中试一试,结合上下文看看是否讲得通。下列各组句子中,

    2、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选_【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八阵图”;后一个“之”是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B项,前者为介词,在;后者为介词,对于。C项,均为介词,凭借。D项,前一个“其”为代词,他,代指申甫;后一个“其”是语气副词,大概。【误区提醒】我们在做虚词题时容易犯理解虚词词义不结合语境的错误。具体的语言环境是词义存在的基础。文言虚词的意义虽然较“虚”,但也符合一定语境,并且语境限定了虚词的用法。因此,文言句子里面的虚词,如果根据句子的大意还不能判明其意义和用法,那就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否则,就会出

    3、错。1.“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中的“以”是介词,是“用、拿”的意思。A.“以”为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B.“以”是介词,相当于“用、拿”;C.“以”为介词,意为“因为”;D.“以”是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为:介词,被;介词,替、给。B于:介词,在,表处所;介词,对、对于,表

    4、对象。C以:介词,用、拿;介词,因为。D两个“因”均为介词,依靠,凭借。【特别提醒】介词多为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常用的介词有“以”“为”“因”“于”“与”等。对介词的考查,通常是结合对文句的理解进行的。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则:副词,表判断,就是;连词,表转折,却。B且:副词,将要;连词,尚且。C何:表反问的代词,怎么;表疑问的代词,什么。D乃:都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就。【特别提醒】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常用的副词有“乃”

    5、“其”“且”“则”等。高考中,有时会直接设题考查辨析副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而: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递进,而,而且。B以: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连词,表顺承,不译。C与:均为表并列的连词,“和”“跟”“同”的意思。D且:连词,表并列,连词,尚且,还。【特别提醒】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常用的连词有“而”“且”“以”“则”“与”等。对连词的考查,主要是区分连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本题考查理解文

    6、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助词,作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也:助词,用在句末表判断;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起舒缓语气的作用。C所: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所的地方”;助词,与“为”共同表被动。D两个“乎”均为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反问。【特别提醒】助词是依附在别的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调节音节作用的词。常见的助词有“之”“乎”“者”“也”等。高考往往从助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细微区别的角度设题。6对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耳:而已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于之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7、室之内诸:之乎D子曰:“盍各言尔志。”盍:何不【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兼词在古文中虽不多见,但在理解文句时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A“耳”是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B“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是”。C“诸”是兼词,用在句中相当于“之于”,用在句尾,相当于“之乎”。D“盍”是兼词,相当于“何不”。【特别提醒】兼词是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词,常见的有“诸”“焉”“盍”等。对兼词的考查高考虽涉及不多,但也应引起注意。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天下事有难易乎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圣

    8、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A.相同,不同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D.不同,相同【解析】选A。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吗”;在句中表停顿,不译;介词,相当于“于”,可译为“在”;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8下列句中加点字与“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中的“所”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某所,而母立于兹B.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为“所”字与动词相结合,形成名词性短语,相当于“的(事、物、地方、人)”等。A项为名词,表处所;C项“为”和“所”组成“为所”结构,表被动;D项“所”和“以”连用,组成

    9、“所以”的固定格式,表凭借,可译为“用来的”。9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余闻而愈悲A./B./C./D./【解析】选C。通“尔”,译为“你的”;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因此”。【特别提醒】现在高考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可以说已把考试范围缩小到了最小限度。这就为我们牢固掌握这18个虚词的各种用法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用列表的形式,把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每种词性的各种用法及意义都分条列出,并附上

    10、课文中学过的例句,然后熟记于胸,以后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某个虚词就可作出用法选择了。10(文段见“文言实词对点演练即时巩固第11题”)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两个“之”字都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词。A项的两个“于”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到”;后者引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者是人称代词,相当于“自己”。C项两个“则”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特别提醒】A、B两项据句子意思可推断出来,难度不大;D项前句“之”后为动

    11、词“谓”,前为名词性词语“此”,可判定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对照项分别出自课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促织烛之武退秦师,熟悉课文的考生可将该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入选文,可初步排除A、B两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D。两个“之”均为代词,指代僧人义端。“说之”意为“劝说他”。A.及:副词,意为“到、等到”;动词,意为“赶上”。B.乃:表判断的副词,是;表承接的副词,于是。C.以:顺接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意为“用、拿”。【特别提醒】有的文言虚词兼有多种意义,在不同的语法结构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另外,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的。因而有些词可以同时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如“之”,可以是助词,可以是代词,还可以是动词。还有上题中的“及”。所以,要根据语境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开学大礼包》2013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件:2.2.1 文言虚词(新人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92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