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课件-掩耳盗铃2_湘教版.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课件 掩耳盗铃 湘教版
- 资源描述:
-
1、揠苗助长自相矛盾亡羊补牢画蛇添足寓言两则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作品。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寓言才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主要的特点是:1.一般用一个假托的故事来隐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大量采用拟人化手法。3.具有强烈的夸张和讽刺的意味。掩耳盗铃理解字词掩耳盗铃偷遮盖,捂住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自由读掩耳盗铃,要求:1、读准课文的生字字音。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盗铃人掩着自己的耳朵去偷人家的门铃铛,当场被发现的故事。寓盗零滥竽郭腮捂腔挨溜(do)(y)(寓言)(盗窃)(lng)(丁零)(ln)(泛滥)(g
2、u)(y)(吹竽)(城郭)(si)(w)(腮帮)(捂住)(i)(qing)(腔调)(挨着)(li)(溜走)他知道偷铃铛的后果了吗?从文中哪句话看出?请画出来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觉。佳句品读巧嘴巴 会说话说得真棒!他明明知道,只要,铃铛就会。他明明知道,只要铃铛,主人就会。用 只要就”说话交流说说只要,就。如果我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掩耳盗铃中的那个偷铃铛的人想法对吗?为什么?他“聪明”地以为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也就捂住了别人的耳朵,大家就都听不见铃声了!“如果把耳朵掩住,不就听不见响声了吗?”1.他的这个想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为什么?
3、2.他把耳朵掩住,为什么还被人发觉呢?3.他偷铃铛之前,知道不知道有这样的结果从哪儿看出?4.明知道有这样的后果,还要这样做,欺骗的是谁?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或图片呢?学生抄袭作业;老师看到没有学生提问,被学生的假象迷惑,以为学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拓展训练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1、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
4、学这学那,这真是()!2、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3、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谢谢指导!掩耳盗铃【教材简析】掩耳盗铃是小学语文S版第七册中第八单元的第30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篇。课文讲一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门上的铃铛当场被发觉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了坏事又想让别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故事短小精炼、结构完整,对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具有积极的意义。【学习目标】1学会盗、铛.零这3个生字,理解“掩耳盗铃”等词语。2能读通课文,读懂故事,理解寓意。3联系生活实际,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24课种树郭橐驼传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