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4)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2019 高考 一轮 优练题 14 答案
- 资源描述:
-
1、人教语文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14)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成语)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的结果。为了理想,我们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迎难而上,而老师和家长们具体而微的关怀,更使我们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百花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秋天带着累累硕果渐行渐远,冬天来了,风花雪月的日子也离我们近了。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美丽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络绎不绝,GDP上升的同
2、时,污染严重、百姓素质不高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历史学家黄仁宇爱读古书,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叙事之中论古讽今,注重历史学著作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A BC D答案B解析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使用正确。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望文生义,应改为“无微不至”。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借指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也指男女情爱的事。望文生义。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使用正确。络绎不绝:来往不绝,连续不断。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用错对象,不能用来修饰“各种社会问题”。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使用正确。
3、2(病句)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创造自己的精彩,享受酸甜苦辣的全过程,不必在乎结果,因为结果只有不同,没有好坏。B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重点落在“是否应该买房”“如何顺利获得住房”等经济考量或制度建议之上,而忽略由住房经济所主导的城市青年在经济感觉和社会想象上的整体变化。C今日电子设备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它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短暂阅读,也可以是睡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D现在,人们不仅在意吃的是什么,还关心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一般来说,省掉包装、运输等中间环节,当地产当地销能促进食品的安全程度。答案A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总是”后加上介词“把”。C项前后矛盾,冒号
4、后面列举了两种阅读体验。D项搭配不当,可将“促进”改为“提升”。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我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多功能豆浆机,竭诚欢迎新老加盟商来人来电垂询。B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C您是享有一定声誉的科学家,光临我校演讲,舟车劳顿。招待不周,敬请谅解。D你和我初中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答案A解析B项用语不看对象。C项“一定”体现不了对对方的尊敬。D项“惠存”是敬辞。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十三亿中国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正在进行一场“
5、全民脱贫”大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所以只有用政策才能消除思想上的贫困,有了精准的扶贫方略能消除物质上的贫困,有了政府的智慧一定能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被扶贫者”是主力军。不是只有用政策才能消除思想上的贫困。答案(示例)不是有了精准的扶贫方略就能消除物质上的贫困不是有了政府的智慧就一定能消除贫困的代际传递二、古代文化知识5下列关于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
6、,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答案C解析应为“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继承君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三、名篇名句默写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_,_,_”表现了作者坦然面对人生、不羡外物的达观胸怀。(2)在劝学中,作者借助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结论“_,_”。答案:(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四、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池上早秋白居易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露饱蝉声懒,风
7、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注唐宝历元年(825),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次年作本诗,诗人36岁因病去职,与刘禹锡结伴归洛阳。风干:柳树经秋,风吹叶落,暗指自己年迈体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8、。2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答: 【参考答案】1CDC项“动静结合”错,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错,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2(1)情感:尾联表达了诗人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2)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作者: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