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广东)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广东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达标 测试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1分)(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形容家书的珍贵。(2分)(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2分)(4),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1分)(5)请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默写完整。(4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o xi(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2)我们
2、不应当讨厌它那xun xio(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3)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wi mio wi xio(惟妙惟肖)。(4)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chng t b sh(长途跋涉)的行旅。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3分)A减速带作为一种强化型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在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都是光辉灿烂的明星。C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D“短道一哥”武大靖从小就自命不凡,这激励着他不断超越自己,最终成为平昌冬奥会
3、的短道速滑冠军。【解析】自命不凡:是指自以为很了不起,自以为比别人高明。是贬义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A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删除“目前最重要的”)B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将“由于”放在“他”的后面)C“光盘”行动是一家民间组织发起的公益活动,意在发扬人人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将“发扬”改为“培养”)D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删除“与素养”)【解析】缺主语,去掉“由
4、于”。5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4分)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花草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用心体验,回忆是时间给生活的礼物。二、阅读(46分)(一)富贵不能淫(10分)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6解释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2)父命之(教导、训诲)(3)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3分)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景春对公孙衍、张仪的赞美,孟子认为他们是“富贵不能淫”品德的代表。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大意是要求女子顺从丈夫,这是古代对妇女品德的要求。C“富贵不能淫,贫贱
6、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作者对“大丈夫”的定义,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D“大丈夫”在古代是对品德高尚、有节操的俊杰的尊称。真正的大丈夫应该行得正、站得直,为着正义的理想和目标去奋斗。【解析】A项,公孙衍、张仪是孟子批评的对象,孟子认为他们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算不上大丈夫,故选A项。(二)(9分)修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注释】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治:
7、处理。废:放下。狱:案件。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C)(3分)A母尝谓曰/尝趋百里外B死狱也/小大之狱C我求其生/生于忧患 D其平居教他子弟/帝感其诚【解析】A项,曾经;B项,案件;C项,活/生存;D项,代词,他。10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11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3分)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从“修母”教子有方,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可以从欧阳修听从母亲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
8、仿看出。【参考译文】欧阳修幼年时失去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在夜间点着蜡烛办理官府公文,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便说:是死刑案子,我想寻求保全犯人生命的可能,却没有找到。我说:生路可以寻求吗?他说:去寻求生路而得不到,被判死刑的人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经常为死囚寻求生路,仍然还有失误造成不该死的人被处死的,然而世间的官吏却常为犯人寻找处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导别人的子弟,经常用这些话,我都听熟了呀。”欧阳修听了这段话,终生照做不忘。(三)民以“食”为天(10分)俞水生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中国饮
9、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
10、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
11、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观念。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了满足口欲而吃,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