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9课时 文言翻译(同步课件)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2017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9课时 文言翻译同步课件 北京市 2017 三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29 课时 文言 翻译 同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三章文言文阅读2017高考 1知识目标 了解文言翻译高考命题规律及常见题型,学习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2能力目标 能够掌握并熟练运用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正确翻译文言语句。3情感目标 培养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目标 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本考点表述为: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等)考纲要求“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文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本考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
2、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它是高考文言文考查中的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进而测试其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高考文言文翻译务必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总的要求是“信”“达”“雅”。“信”即忠实原文,准确不走样。“达”即自然通达,流畅不滞涩;“雅”即文笔优美,高雅不粗俗。考纲解读 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桓公即使人之楚
3、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
4、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考题导引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5、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取材于管子轻重)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考题导引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楚民即释其
6、耕农而畋鹿。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考题导引【答案】11D【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本题选项D“其使”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所以选D。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中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将“其使”的意思翻译准确。【考点
7、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题导引 12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释、畋、二敌等。【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题导引 2(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尧有
8、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至公也。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墨者有巨子腹,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对曰:“墨者之法
9、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考题导引(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 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 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2)请把第一段中的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考题导引【答案】(1)B【解析】本题借助选择的形式来考查翻译。这与直接要求翻译的做法差不多。首先浏览句子,找
10、得分点,也就是关键词、关键句式,然后回归文本,利用上下文和个人的文言积累,看选项中对这些关键性的东西解释准不准。“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这句话的关键点是“君问”“可”“非也”;回归文本,先要找到“君问”的内容,可以发现前面“晋平公”是问祁黄羊谁可以担任南阳的县令,故此处的“可”应理解为“可以、适合”;“非也”是否定判断句,意思是“不是问我的仇人”。【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题导引(2)日月照耀万物而不偏私,四季运行而不偏私。天地、日月、四季都是依据德而行,所以万物能够顺利生长。【解析】本题直接考查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浏览句子,找关键词(句式),一般为动词、固定短语、
11、特殊句式。“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这句话中的关键词是“烛”“行”“焉”,“行其德”省略主语“日月四时”。其中“烛”名词做动词,照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题导引 文言语句翻译题是高考必考内容,题型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选择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语句进行翻译,选择翻译(理解)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主观题是选取文言文阅读中的语句或另外选择古籍中的文段进行翻译。2015年和2016年北京卷本考点既考了客观选择题,又考了主观题,分值增加到了9分,应引起考生重视。另外,在“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等考点也渗透了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考查。2017年高考仍会
12、沿袭2016年的命题特点。规律解密一、积极应对,增强自信。在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中,一些同学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翻译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本不必要的,文言文的翻译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二、熟悉高考,把握规律。历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仍是复习的重点。做高考题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熟悉游戏规则”,所谓“游戏规则”就是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通过对高考题目(尤其是近三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了解高考常考文言文类型及选材范围,另一方面,通过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一些文言文翻译的考查热点、考查频率,在备考中有效提高复习效率。三、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高考文言文命题
13、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很少直接取材于课内。但课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不仅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实词、虚词是课本中学过的,还会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积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我们必须夯实课本,注重积累。方法指导四、掌握文言文语句翻译技巧: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14、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例:径将我入青云间。译文:直接把我带入缥缈的云天中。阴资装,百里要之。译文:暗中准备盘缠,在百里外的路上迎候他。分析:上面例句就完全采用了直译的方式,例句则含有一定的意译的成分。这里的“要”字,愿意是“中途拦截”,指半道上截住某人。译文根据帐下都督的心理将它翻译成了“迎候”。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烛之武退秦师)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兰亭集序)分析:中的“晋侯”、“秦伯”是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习题课件-第三单元测试卷∣人教(部编版)(共1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