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单元素养评价(二)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单元素养评价 单元素养评价 2021学年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必修 2020-2021学年语文 2020-2021 学年语文 Word 版含解析 2020-2021 解析WORD版
- 资源描述:
-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素养评价(二)(120分钟120分)一、阅读鉴赏能力评价(50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9分)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夹叙夹议。叙,采用了倒叙的方式,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议,为下文奠定了感情基调。B.颔联中“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的“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
2、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C.尾联包含强烈的对比。从章法上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从艺术构思上说,是由前一方面引起的联想。D.诗人写玄宗为“六军”所逼,在马嵬赐死贵妃,既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指责,又有同情之意。【解析】选D。D项,“又有同情之意”不正确,本诗是咏史诗,借玄宗故事,讽刺其荒淫误国。2.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6分)答: 【解析】这一联手法上是对比,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与普通百姓夫妻对比,目的是表现作者对唐玄宗的嘲讽。答案: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是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引导
3、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爱情悲剧的故事。(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12分)唯 一 长 安朱鸿想到长安,我总觉得它是一种愿望,也是一个存在;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现实。我以为一个中国人,都当知道长安,即使一个西方人,凡是有一点东方意识的,也当知道长安。早在秦就有长安了吧!史上说:“长安,本秦杜县之长安乡。”方志也说:“长安,本秦乡名。”元人骆天骧认为,长安就在丰镐之间。设长安县,建都长安,都是刘邦的决定。刘邦尽管厌恶儒生,但他却能广取异见,显然颇有虚怀。以关中为国都,便是士兵娄敬的建议。沿袭刘邦的选择,之后还有 1
4、2 个王朝以长安为国都,这都增加了长安的分量。不过中国人所感到的长安的魅力,并为这种魅力所吸引、所骄傲的,只有唐长安。卢照邻惊叹:“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王维有其亲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韩愈的印象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长安之美,固然体现在其城的宏伟与壮丽,不过也并不仅仅在于里坊连天,宫室拔地,甚至也并不仅仅由于它诗存万千。唐长安之美,完全是因为它大气,能够宽容,给人以自由。信上帝的基督教可以来,信释迦牟尼的佛教可以立,信黄帝与李耳的道教可以行。骚客好发牢骚,遂有杜甫酒肉之臭,死骨之冻;有白居易作长恨之歌;而李白大笑西行,尽管仕途艰难,让他失望,
5、不过得赐金离开京师之后,他还是很想念长安的。李白吟诵:长相思,在长安。宇宙有数,遂使星旋斗转,沧海桑田,不为人的意志所快慢。有一年,鹿离长安,于是国都就从秦岭与渭河之间的关中迁徙了。凤去成空,白云悠悠,显得一片空洞。天门不开,魏阙无存,是非常寂寞的。权力转移,长安不做国都,国都不在长安,他的地位便下降了。有不肖子孙,竟不惜在过去的国都界面层层作屋,累累作舍,以成自己的功德与荣华。一人带头,十人效仿。几百年一千年下来,以致大盖楼厦,以求仕途与财源,于是处处流行的装玻璃并贴瓷片的建筑就密密麻麻,滚滚而来。原貌大失,古风遂减,古韵遂损。山高河长,长安仍在。省比市大,市比区大,今之长安已经演化为区,属
6、于一级行政辖域。其东连蓝田县,西接户县,南列秦岭数十峰,北抵渭河断陷谷地冲击平原区,面积不足1 600平方千米。所谓存在的长安和现实的长安,就是这样一个长安吧!它标在地图上是谁都可以看到的。虽然小于市,更小于省,不过世间毕竟还有个地方名之以长安,多少也是安慰!我观长安,其文化遗产无不具中国的意义。秦岭盘踞于长安,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从秦岭流出的沣河、滈河、蛟河、河,潺潺流水,随物赋形,以种种角度汇入渭水。神禾原耸立于滈河与河之间,秦有皇戚葬焉,唐有僧钟荡焉。少陵原为浐河与河所环,地势高亢,掘土黄壤,承终南山而挽曲江池,为九州独绝。少陵原夏日金黄小麦万亩,秋日碧绿谷物满
7、目,农耕传统久有几千年。李白登临少陵原,北望汉家大冢与寝阙,兴之所至,赋诗曰:“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长安的文化遗产繁则繁矣,盛则盛矣,不过此长安毕竟处于唐长安的边缘,也只是历史的长安的一个部分。历史的长安,显然有更多的文化遗产。如果他们仍可以展露,那么其气象一定森然而震撼,会吸引天下人乘兴而来,怀念过去,可惜他们渐渐湮灭了。这种结局总让我产生一种隐痛似的折磨。站在此长安的任何一个点上,或是站在彼长安的任何一个面上,我都难免有所思。我不知道历史的长安是现实之长安的原型,还是现实的长安属于历史之长安的一种纪念。我经常把现实的长安与历史的长安融为一体,把今之长安与昔之长安重叠起来,甚至把小长安
8、当作大长安,把真长安目为虚长安。我望着秦长安,呼着汉长安,牵着唐长安,想象秋风吹渭水,万户捣衣声。长安的意象,我挥之不去,触之即飞!如果我强调长安是中国唯一的,想必遭人讥笑:中国何处不是唯一的!是的,可只有长安使人有浓郁的故园之念,醇厚的故国之情,并生千千之结,给人一种抚慰灵魂的淡淡而悠远的哀伤。这是中国文化培养出来的,我有什么办法呢!长安无生土,长安无野草。长安是中国唯一的。我一直有一个请求。我也怀疑我的请求会有什么反应,我更知道我的请求已经晚了,几乎没有什么用了,不过我还是要请求,而且呐喊:不要让挖掘机的爪子轻率地在悠久并伟大的长安乱刨,不要简单地拆卸它的石头和砖瓦,不要随便动土,因为长安
9、是一个母系氏族留下了陶罐的圣地,是藏着周人青铜器的圣地,是老子遗存真言的圣地,是孔子只能梦见而没有身临的圣地,是埋着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的棺椁的圣地,是为中国开拓了疆域的汉武帝拜天的圣地,是有唐一代为中国创造了辉煌文化的英雄活动过和诗人歌颂过的圣地,是日本军队千方百计企图进入而怎么也不能进入的圣地,是神一直关注着的有云飞扬的天作之府。长相思,在长安!(选自长安是中国的心,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史书、方志证明长安之名源自秦,引用唐诗文证明唐长安之美的原因所在。B.作者思念长安,这相思让他从地图上的长安出发,在想象中见到神禾原、少陵原。C.作者认为历
10、史的长安比现实的长安拥有更多的文化遗产,但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消失。D.作者认为中国人对长安无一处陌生,并且长安蕴含着故园之情,更突出长安是唯一的。【解析】选D。本题属于考查综合能力的题型。本题中,A项“文章引用史书、方志证明长安之名源自秦”说法不对,不是说“长安之名源自秦”,而是为了说明“早在秦就有长安了”;B项,“在想象中见到神禾原、少陵原”错,文中第段开篇即言“我观长安”,可见下文所见,均是客观实写;C项,“但这些文化遗产已经消失”错,表述绝对,文中第段里写道“长安的文化遗产繁则繁矣,盛则盛矣,不过此长安毕竟处于唐长安的边缘,也只是历史的长安的一个部分。历史的长安,显然有更多的文化遗产。可惜
11、他们渐渐湮灭了”,可见,只是说更多的文化遗产“渐渐湮灭”了,但今日的长安还是历史长安的一部分。4.请赏析文章第段的文字。(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段落的能力,确切地说是考查学生理解内容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中,重点放在“呐喊”的内容上,先从修辞的角度考虑,文中“不要让挖掘机的爪子轻率地在悠久并伟大的长安乱刨,不要简单地拆卸它的石头和砖瓦,不要随便动土”三个祈使语气的排比句,让作者的情感表达得很强烈,文中“长安是一个母系氏族留下了陶罐的圣地,是藏着周人青铜器的圣地,是老子遗存真言的圣地,是孔子只能梦见而没有身临的圣地,是埋着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的棺椁的圣地,是为中国开拓了疆域的汉武帝
12、拜天的圣地,是有唐一代为中国创造了辉煌文化的英雄活动过和诗人歌颂过的圣地,是日本军队千方百计企图进入而怎么也不能进入的圣地,是神一直关注着的有云飞扬的天作之府”用九个肯定语气句,表达了作者想保护长安文化的强烈愿望并发出呼吁;二是虚词的准确运用,“一直”“更”“不过”“是”等虚词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感情更加清晰。答案:运用排比,三个“不要”的祈使句形成排比,提出作者的请求。九个“是”字句展示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强调了长安的“圣地”意义,表达了作者保护长安的原因及强烈愿望,激发读者对长安的热爱之情。虚词传情,“一直”“更”“不过”“是”等虚词使行文跌宕有致,先提出请求,接着解释原因,层次清晰,传
13、达出作者内心保护长安文化的强烈愿望,呼吁人们保护文化遗产。5.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长相思,在长安”的原因。(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本题中,仔细审题,是要回答作者为什么对长安如此思念。应该是从文中寻找长安的价值意义,表现长安的重要性。文中“唐长安之美,固然体现在其城的宏伟与壮丽,不过也并不仅仅在于里坊连天,宫室拔地,甚至也并不仅仅由于它诗存万千。唐长安之美,完全是因为它大气,能够宽容,给人以自由。”可以总结概括出唐长安城池壮美、存诗万千,大气、宽容、给人自由,有魅力;“我观长安,其文化遗产无不具中国的意义”,可总结文化遗产具有中国的意义;文中“是的,可只有
14、长安使人有浓郁的故园之念,醇厚的故国之情,并生千千之结,给人一种抚慰灵魂的淡淡而悠远的哀伤。”表明长安能给人归属感,能抚慰人的灵魂;文中“可惜他们渐渐湮灭了。这种结局总让我产生一种隐痛似的折磨。”因为历史的长安渐渐湮没,让作者心生隐痛。倒数第二段列举多例强调长安是中国文化的圣地。答案:城池壮美、存诗万千;大气、宽容、给人自由;文化遗产具有中国的意义;给人归属感,抚慰灵魂;中国文化的圣地;历史的长安渐渐湮没,带给人隐痛似的折磨。(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9分)即日李商隐一岁林花即日休,江间亭下怅淹留。重吟细把真无奈,已落犹开未放愁。山色正来衔小苑,春阴只欲傍高楼。金鞍忽散银壶漏,更
15、醉谁家白玉钩。【注】金鞍:黄金装饰的马鞍。银壶:古代用以计时的水斗。白玉钩:白玉制的带钩,酒席上的游戏用具。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一岁林花即日休”与“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感染力强。B. “未放愁”语意丰富,既指春花的愁情尚未释放已凋谢,也指赏花者的愁情尚未显现。C. 颈联用词极见功力,“衔”“傍”生动地描写出春末暝色四合、阴云低压的凄迷之景。D. 尾联注重色彩搭配,“金鞍”“银壶”“白玉钩”等意象,色彩华贵极具富丽之气。【解析】选B。“尚未显现”有误,诗中指赏花者的愁情无法排遣。7.“怅惘”是本诗的情感基调,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6分)
16、答: 答案:以“即日”为题,开篇亦云“一岁林花即日休”,强调所有林花在一日之内迅速凋谢,引发诗人的迟暮之感,奠定全诗怅惘的情感基调。颔联写诗人反复低吟,仔细把玩,满腹惆怅,表达出对落花的爱惜、留恋与同情。颈联渲染春末暮色弥漫、阴云笼罩的凄迷之景,侧面烘托出诗人心绪低沉郁闷。尾联写游人已去,独自无聊,想排遣春愁却无处呼酒买醉,隐含着无限的凄凉与落寞。(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10分)古风其五十九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