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9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通用版 2019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诗歌 鉴赏 专项 突破 演练 29 阅读 表达 技巧
- 资源描述:
-
1、专题专项突破演练29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春 题 湖 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湖,即杭州西湖。(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
2、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解析】选BC。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6分)答:_答案(示例):运用了白描、设喻、做铺陈的写作技巧。借助白描突出景物内容,层次分明。借助设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水月似珠,稻如碧毯,蒲如青罗,皆巧极形容,为景物增添无限神韵。借助铺陈,突出西湖春景的多样与丰富,表达喜爱之情
3、。(技巧把握正确,援引原诗恰当,解说的意思也恰当即可)(答出其中一项并做出说明即可)2.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1)、(2)题。(11分)苍 洱 临 眺李京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鸟从云母屏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翡翠罘罳笼海气,旃檀楼阁殷秋声。虎头妙墨龙眠手,百帧生绡画不成。【注】苍洱:大理苍山、洱海。李京,字号山,河间人。元大德五年至云南,曾任乌撒、乌蒙宣慰使。云母屏:云母镶嵌的画屏。鲛人:鱼尾人身,美人鱼。罘罳(f s):屏风。旃(zhn)檀:檀香木。虎头: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小名虎头。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号龙眠。生绡:素色丝织物,古人以之作画。(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
4、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此诗写出了大理的独特景观:水环绕着青山,山环绕着古城;大理人烟繁盛,山川明丽。B.此诗描写苍山洱海,“云母屏”“鲛人镜”“翡翠罘罳”,比喻贴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C.诗人看到大理的风光,情满于山,意溢于海,遂以客观写实笔法描绘了大理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D.颈联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作者置身苍山洱海秋天美景中的感受,洱海如玉,秋声悠远。E.此诗的诗眼是“临”字,作者居高临下,全景式地描绘了大理的山水形胜。【解析】选CE。C项,“客观写实”不准确;没有描绘“风土人情”。E项,“诗眼是临字”错,应为“眺”字。(2)这首诗在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5、?请联系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虚实结合。前三联均为写实,最后一联为虚写:“哪怕顾恺之、李公麟再世,就算他们的生花妙笔用尽百幅生绡,也画不出大理的美景”,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实写中又有虚写:鸟飞、鱼游乃实写,云母屏、鲛人镜则是虚写。3.(2018桂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注陆游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汀下钓筒。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1196)陆游在故乡
6、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时年他已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写诗人乘着用露箬和霜筠织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河湖泊中飘然来往。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溪友”,可是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用语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D.诗人问诸公:吴中近事你们知道吗?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E. 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解析】选BD。B项,“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前来寻访”有误。“偶经菱市寻溪
7、友,却拣汀下钓筒”,“偶经”指偶然经过,可见诗人不是特意前来寻访。D项,“写出了诗人在家乡闲居多年后不知国事的苦闷”说法错误。“吴中近事君知否?”是作者自问自答。告诉好友吴中家家团扇上都画着一个放翁。(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6分)答:_【解析】首先要回顾诗歌中鉴赏景物的方法和角度,然后圈出诗歌颈联中的景物以及特点。“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这两句所写的对象是“菡萏”“蜻蜓”,“白”“红”是二者的颜色,可以从色彩角度赏析;“香”是菡萏之味,这是嗅觉,“蜻蜓”之弱,这是视觉,可以从感官角度赏析;菡萏绽放散发香味,这是静态,蜻蜓在风中翻飞,这是动态,可以从动静
8、结合的角度赏析。答案:色彩浓淡相衬,景物相映生姿。雨后荷花分外洁白,碧绿的荷叶上停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色彩描写鲜明生动。既有静态描写,又有动态描写。洁白的荷花在水中静静地绽放,红蜻蜓在雨后的微风中上下翻飞。视觉描写和嗅觉描写相结合。白色的荷花、红色的蜻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给人以嗅觉上的陶醉。二、修辞手法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11分)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69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课件:14 故 乡(共40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