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精悍隽永的笔记小说第3课唐打猎学案含解析鲁人版选修中国古代小说蚜20200430196.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一 单元 精悍 隽永 笔记 小说 打猎 学案含 解析 鲁人版 选修 中国古代 20200430196
- 资源描述:
-
1、第3课唐 打 猎观猎唐王 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赏析观猎是王维前期描写将军射猎情景的诗作。从打猎的高潮写起,展开一连串飞动的场面,末两句以平缓反衬,使刚才的纵横驰骋之状仿佛仍然历历在目。风格轻爽劲健,结句又耐人回味。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起句“风劲角弓鸣”颇具突兀之势,诗“先声夺人” ,让读者顺着角弓弓弦在劲风中所发出的尖利声响去翘首寻觅挽弓者的英武形象,给读者造成一种引而不发的悬念。颔联“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主要描写射猎时的情景。这里,“草枯”“雪尽”在绘景的同时,给我们传达出了冬末春
2、初的季节信息;“鹰眼疾”“马蹄轻”正面写战马、猎鹰狩猎时的动作体态,并未直接描绘将军的神情,但“疾”“快”却是将军内心的感觉,从而准确地从侧面渲染出了将军纵鹰驭马追逐猎物时身势的灵巧敏捷和斗志的昂扬旺盛。最后四句是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这首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 在这首诗中王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却是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思考诗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一、字音戕于虎(qin)皓然(ho)咯咯作嗽()(su)哂曰(shn)颔下(hn)尾闾(l)下缒(zhu)励文恪(k)谬巧(mi)徽州(Hu)条
3、幅(f)歙县(Sh)二、通假字祝之曰(“祝”通“嘱”,叮嘱)三、一词多义(1)知(2)姑(3)言(4)之四、词类活用(1)老翁手一短柄斧(名词作动词,持)(2)暗中捉笔书条幅(名词作动词,写)五、古今异义(1)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古义:主持,执掌。今义:知道。(2)暗中捉笔书条幅古义:在黑暗中。今义:私下,不公开。六、文言句式(1)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判断句)(2)书一字其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3)甫新婚而戕于虎(被动句,“于”表被动)七、文学常识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又字春帆,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乾隆进士,由编修、侍读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纪晓岚是
4、清代著名学者,他的诙谐和博学多智,深得乾隆的喜欢,称他为“活着的东方朔”“朕的司马光”。他所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华文化有很大贡献。写作背景纪昀是个阅历丰富,学问有成,宾朋众多的人,“追寻见闻,忆及即书”,加以“友朋聚集,多以异闻相告”,也予以记录。因而内容丰富多彩,精粗杂陈。这些或雅或俗、亦正亦奇的故事,从各个角度和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的种种矛盾,显现了各个阶层及其人物的善行与恶迹。清代官场黑暗,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是十分平常的事,纪昀对此深恶痛绝。唐打猎中的老虎为患、身怀绝技的打猎老翁等不能不说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影射、抨击以及想改变它们的
5、愿望。相关知识笔记小说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笔记小说篇幅短小,主要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缺少艺术的虚构,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在这一时期,文言小说的主要形式有志怪与志人小说。前者如干宝的搜神记,后者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阅微草堂笔记共二十四卷,包括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五种,共约一千二百则,是旧时非常流行、受到文人普遍重视的笔记小说。其内容广博,无所不涉,这使它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思
6、想倾向上,此书“大旨要归于醇正,欲使人知所劝惩”,具有“正统”的立场。但纪昀毕竟是一位博达的学者,其思想具有一定的宽容性,在“理”与“欲”的矛盾中,他反对完全不近人情的偏执态度,对“道学家”的苛刻、虚伪每每加以讥讽。他写鬼神之事,大都反映出世态人情;托狐鬼以抒己见,也往往机智有趣。另外有些故事以同情态度写小儿女的痴情,也有动人之处,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字好,也是它受人喜爱的一大原因。其叙事尚质黜华,不加雕饰,从容有致,鲁迅赞为“雍容淡雅,天趣盎然”。八、整体预知 文脉探究“乃遣吏持币往”和“乃厚赠遣之”分别说明了什么?【点拨】前者说明知县对唐氏打猎寄予厚望,后者说明知县对一老一少杀死老虎的由衷敬佩
7、和感谢。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现出老翁对自己伏虎本领的自信?(用原文回答)【点拨】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本文对捕虎过程写得简短而详尽,我们应如何理解?【点拨】文中简短而详尽地写捕虎过程,目的在于突出唐老翁的自信、从容和超群的捕虎绝技,与上文写“大失望,姑命具食”形成对比。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引用庄子的话及史嗣彪、励文恪的事?【点拨】揭示捕虎者身怀绝技的原因,说明“熟能生巧、练能生巧”的道理。为什么写“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以及捕虎的老翁和童子?【点拨】旌德县猛虎为患,已伤猎户数人,其暴烈与难以对付可想而知。可是唐家派来的所谓“艺至精”的打虎者,却不是魁梧勇健的壮
8、士,而是毫不起眼、貌不惊人的老少二人,这不免让人怀疑他们的能力,也难怪纪中涵“大失望”。所有这些都为下文写唐老翁捕虎埋下了伏笔。唐打猎中的老翁杀虎与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点拨】唐打猎中老翁杀虎仅数字描写,老翁凭技巧击杀虎,没有多回合的搏斗和惨烈场面。水浒传中武松打虎则铺排描述,人与虎搏击时间长,场面残酷,惊心动魄。武松耗尽体力方用拳将虎打死,仅仅是以力取胜。写法归纳衬托运用衬托手法是本文的突出技法。衬托,又叫“烘云托月”,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一般分正衬与反衬两种。正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类似点,用衬
9、体从正面衬托本体。如: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是可怕的,但是林道静的眼里,这黑暗的社会更可怕。反衬指的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技法指导运用衬托的手法,要善于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言彼衬此,以宾托主,从而获得“彼”愈真而“此”愈明,“宾”愈活则“主”愈显的艺术效果。因此,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随堂练笔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选择其中的一个,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写一段话。(每段话不少于50字)(1)雪地里:(2)考场上:【参考示例】(1)
10、雪停了。我身处一个冰雪的童话世界中,如梦幻般的仙境,让我痴迷。远处隐隐约约传来几声鸟叫,久久地在雪地里回荡(2)教室里,只有学生翻动试卷的声音和笔在纸上“沙沙”划过的声音,偶尔也听得见铁架板面的椅子的“吱呀”声和学生的咳嗽声。一、基础知识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知:主持,执掌B甫新婚而戕于虎戕:音qin,残杀,杀害,文中指凶残地吃掉C乃遣吏持币往币:当时通行的钱币D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哂:音shn,讥笑(理解为“微笑”也可)解析:选C。“币”,古时多指礼品、礼物,如丝织品、玉、毛皮、马等。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
11、:选A。且:将要;尚且。B项,都表被动。C项,它,代老虎。D项,都是介词,用。下列句子都是省略句,它们省略的成分、内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乃遣吏持币往B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C大失望,姑命具食D乃厚赠遣之解析:选B。“归”“行”前面都省略了主语,“归”前省略的主语是“吏”,“行”前省略的主语是“艺至精者二人”;A、C、D三句都省略了主语“族兄中涵”。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入与前后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历史是前人创造的,但评说历史是后人的权利和义务。时光不可逆转,历史的原貌难以完全恢复。_,_。_,_,也希望借此对今天的世界产生积极的意义。故只能剪裁其重要事件、突出其重大理念
12、以聚焦历史的重点,来表达我们这一代人对历史的理解和评说特别是陈述一个历史时期以及政治生活枝节蔓延,尤为复杂,良莠陈杂,不可胜举ABC D解析:选C。语段的中心话题是“应如何评说历史”,基本观点是:要借评说历史“产生积极的意义”,就应“聚焦历史的重点”,解题的关键在于联系中心和上下文,扣住“特别是”“故只能”这样表强调和因果关联的词语,从语意的衔接上辨析思考。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休宁戴东原曰:“明代有唐某,甫新婚而戕于虎。其妇后生一子,祝之曰:尔不能杀虎,非我子也
13、;后世子孙如不能杀虎,亦皆非我子孙也。故唐氏世世能捕虎。”)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695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