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宋词作业五苏轼词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宋词 作业 五苏轼词两首含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苏轼词两首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樯橹(qin)酹酒(li)擂台(li) 羽扇纶巾(ln)B蓑衣(su) 料峭(qio)萧瑟(s) 拾级而上(sh)C埋怨(mn) 着陆(zhu)挟持(xi) 洗洗涮涮(shu)D粳米(n) 泊车(b)星宿(xi) 引吭高歌(hn)答案B解析A项,羽扇纶(un)巾;C项,洗洗涮涮(shun);D项,粳(jn)米。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流: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桅杆C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吟咏长啸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2、轻:不仅有轻便之意,也有“无官一身轻”的感觉答案B解析B项,“樯橹”本义是桅杆和船桨,在词中借指曹操的水军。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 B樯橹灰飞烟灭C卷起千堆雪 D都门帐饮无绪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C项,无活用现象。4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B“浪淘尽”三字,把滚滚东流的长江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D这首词
3、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答案B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作者对古人的追怀。5下列对定风波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B这首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写作者苦乐随缘、开朗乐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C上片前两句是作者的人生写照,也是全词的主题,以下情感都是由此而发。D“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两句,表现了作者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对仕途风浪无所畏惧的精神。答案D解析表现的应是作者坦然面对人生风雨、淡然处世的态度
4、。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部分词分成两段,称为“双调”,有的分为三段、四段,称为“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B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派。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大都婉丽柔美,含蓄委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答案B解析苏轼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他几位可归于婉约派。二、名句名篇默写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绘了一幅
5、雄伟、壮丽的赤壁风景图,这三句是“_,_,_”。(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刻画了英雄周瑜的英姿勃发,从容镇定,其中的三句是“_,_,_”。(3)念奴娇赤壁怀古“_,_”两句中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4)定风波中表现苏轼旷达的气度、宽广的胸襟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答案(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三、文本训练(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
6、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8这首词的上片集中笔墨写景,请摘录其中写景的语句,简析其作用。答:_答案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江水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这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到风流人物的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乱石”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种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不同感觉
7、的浓墨重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鸣、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9这首词的下片集中笔墨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仅写周瑜一人?答:_答案这首词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所作,是借古事以抒己怀。下片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笔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周瑜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自己一生壮志难酬、华发早生、功业无成。在对比中表达了词人的郁愤和感慨。(二)阅读定风波,回答1013题。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8、,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10本词记述了作者被贬黄州时途中避雨的生活小事。其上阕和下阕表现的感受有什么变化?答:_答案上阕写途中遇雨处之泰然,下阕语意略转,先说“微冷”,流露出一缕不快之情,随后很快又被旷达的心情所排遣,转而为乐观。11“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比喻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比喻政治上的风雨。这一句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的黑暗生活而想要归隐的思想。12这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于同一时期,两首词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念奴娇赤壁怀古多写古战场景色和古人气概,借古事抒发个人情怀,衬
9、托自己不得志的内心郁闷;定风波写眼前情境,显示出作者开朗的胸襟和旷达的性格。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徐”字绘出从容不迫的步履,更透出从容恬淡的心态,写形而神蕴其中。B“莫听”“何妨”“谁怕”三语一气呵成,自然地推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境界。C“归去”既指出游归去,又借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语意,表明词人摆脱官场的愿望。D“也无风雨也无晴”完全是描写词人归去时的情景,行文至此,描绘了出游过程中天气变化的三种情况:雨晴阴。答案D解析出游过程中天气只有两种变化情况:雨晴。四、拓展阅读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个小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
10、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注】庄子知北游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古人将日影喻为白驹,意为人生像日影移过墙壁缝隙一样短暂。(1)本词上阕前三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以景起兴,引起下文的抒情议论,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沉思索,为下阕抒发“不如归去”之意作铺垫。对比反衬。幽静的夜晚,如银的月色,满杯的美酒,以眼前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与下文人生中为名利劳神费力作对比,反衬追名逐利的无聊。解析本题为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中的作用类试题。诗歌开头句的
11、作用一般是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衬托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以景起兴引起下文,为下文的抒写作铺垫,与下文的内容形成对比或构成反衬。(2)“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什么意思?从这两句来看,词人真的想归隐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_答案这首词的确流露了词人在政治上的苦闷情绪,“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一种不被知遇的感慨,名利在作者眼里如过眼云烟,建功立业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想到远离官场,归隐田园;但“几时归去”表明作者并不想真正的归隐,因为他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解析要准确地理解、把握词人的情感,就要结合词所描绘的景物的情调和词中的关键语句加以理解。下片写“且陶陶、乐尽天真
12、。几时归去”实际上表明作者看淡了名利,“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愤激之语,词人并不想真正的归隐,因为他并不厌弃人生,只想功成身退,从中看到的仍然是他的旷达。五、文字运用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指技术较成熟_,而新能源通常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_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再生为特质的新
13、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_,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答:_答案且已被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也是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解析答题时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语,按照字数要求合理补充。尤其是第句,结合前文“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以及横线前的一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可以推知此处应该是和“环保”有关。16把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媒体称,英国沃达丰公司西班牙分公司6月10日
14、宣布,采用中国公司设备的商用5G服务拟在6月15日于西班牙的15个城市投入运营。这15个城市包括马德里等,这将使沃达丰成为西班牙市场第一个5G网络运营商,而西班牙也由此成为继瑞士、英国之后,又一个开通商用5G服务的欧洲国家。报道认为,早在3G、4G时代,中国公司的设备就在欧洲通信业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沃达丰、西班牙电信、德国电信等主流服务商都大量使用中国公司的设备构建其通信基础设施。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公司的5G设备技术已经领先于诸多竞争对手,其性价比也更为出色,弃用中国公司的设备有可能导致欧洲国家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更高的成本来完成5G部署。答:_答案关键信息:中国5G设备技术领先;性价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04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精品讲练课件:小题练透25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