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二 单元 课李商隐诗两首 练习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限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栩栩(x)晓梦(xio)未卜(b) 驻马(zh)B驿馆(y) 惘然(wn) 杜鹃(jun) 马嵬(u)C庄生(zhun) 厮守(s) 华年(hu) 追忆(y)D一弦(xin) 哗变(hu) 七夕(x) 乞巧(q)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嵬wi。答案B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B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霄拆,无复鸡人报晓筹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本题考查字形。霄宵。拆柝。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B
2、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C海外徒闻更九州徒:空D如何四纪为天子四纪:四十年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答案D4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千载谁堪伯仲间B山围故国周遭在C沧海月明珠有泪 D犹及清明可到家解析“故国”应释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多指历史悠久的国家;祖国;故乡。答案B5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 B蓝田日暖玉生烟C空闻虎旅传宵柝 D不及卢家有莫愁解析这是写当时唐玄宗、杨贵妃真实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答案C二、探究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68题。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
3、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6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_答案这里用了比兴手法。“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7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_答案该诗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题,三、四句使用“庄周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
4、沉郁的心境。“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8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最后一联是对上文的总结。“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来回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后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难怪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三、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5、成910题。哭刘蕡李商隐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注刘蕡(fn):李商隐的友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安仁)善作祭文;诔(li),表示哀悼的文体。宋玉为屈原招魂,使他起死回生,所以创作招魂。孔子说,死者是师,应在内寝哭吊;死者是友,应在寝门外哭吊。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寓意刘蕡被冤贬的情景,矛头直指昏聩冷酷的“上帝”,情绪激愤,有一种疾风骤雨式的气氛。B颔联从去年春天离别写到今秋突闻噩耗,一写生离,一写死别,生离的思念更反衬出死别的悲伤。C颔联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了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04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