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分册1 第1板块 第4章 第1节 明确文体特征 探知阅读规律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分册1 第1板块 第4章 第1节 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 WORD版含答案 2019 一轮 高考 复习 语文 文档 分册 板块 明确 文体 特征 探知 阅读 规律
- 资源描述:
-
1、第四章新闻阅读(包含访谈)实用类文本被定为必考内容,新考试大纲最有深意的调整是“传记”与“新闻”的前后位置发生了变化。一直以来,雄踞实用类“一把手”位置的传记终于 “退居二线”,新闻这一信息时代最“实用”、应用最广泛的文体终于被推到了前台。2017年3套全国卷就落实了对“新闻”的考查,今后新闻的热度还将高于“传记”。考纲呈现考情分析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
2、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4.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1.选材特点2017年高考全国卷3套试题选材上均有一个共同点:围绕一个大话题由多则材料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并且其中一则材料包含图表,这几则材料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2
3、.试题形式3道题,12分,一道4选1选择题,一道5选2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所选话题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篇幅短小,大致为1 000字。3.考查重点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特别是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命题范围有的涉及全篇,有的侧重局部(图表)。其热点题型是选择题、归纳概括题和比较材料异同题。第一节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对应学生用书P59)一、新闻概述1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2分类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狭义的专指消息。3特点(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2)最
4、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说话。4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消息1概念消息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2特点(1)真真实准确,有根有据,用事实说话。(2)新内容要新,新人新事、从新角度说话。(3)活活泼机动,鲜明生动,用形象说话。(4)短篇幅短小,中心明确,用重点说话。3基本结构消息的基本结构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三要素,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也可省略。(1)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包括:引题(引标
5、),重在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重在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消息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3)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主体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并列、主次、点面等关系安排层次。(4)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5)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
6、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4写法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法,即先说结果,再说事情的起因、经过;先说主要事件,再适当补叙其他相关事件。特殊写法还有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等。三、通讯1概念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一种新闻文体。2分类分类标准类型报道内容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等报道形式有访问记、专访、纪实、见闻、速写、散记、采访札记等。3.特点(1)严格的真实性。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
7、2)报道的客观性。通讯要求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对于所报道的人物、事件等,在态度上不偏不倚,客观评价。(3)较强的时间性。通讯虽不要求像消息那么及时迅速,但作为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也具有一定的时效性。(4)描写的形象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可以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因此通讯常常具有一定的文学性,描写生动形象。4结构(1)纵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作者对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来安排结构。(2)横式结构。常见的有:空间并列式,即按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层次;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
8、料;群像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对比式,即将正反人物或事件进行对照来凸显主题。(3)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庞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四、特写1概念特写,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作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2分类(1)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2)事件特写: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景。(3)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4)景物特写:对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景物的描写。(5)工作特写:对某一工作场景的生动再现。3特点
9、(1)生动集中地再现新闻场景或新闻人物。(2)着力渲染和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五、报告文学1概念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2特点(1)新闻性: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道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道意义上的真实性。(2)文学性: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快速读懂非连续性新闻文本“2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话题。从材料构成上看,非连续性新闻文本均有一个
10、共同点:围绕一个大话题展开论述。因此,在阅读时,把握了这个大话题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第二步,精读材料,明确侧重。非连续性新闻文本一般由多则材料构成,并且其中一则包含图表,这几则材料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在把握全文话题的前提下,需要明确每则材料的论述的侧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运用三个字“标”“筛”“读”。就是标记出每则材料围绕话题论述的思路。就是筛选出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就是学会读图,对图表信息进行推断总结,即分析图表中数据、数据间的关系以及数据的发展轨迹,从中探寻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推断,或者对其发展规律进行总结。读图要抓关键要素:关键要素图表式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抓
11、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图、饼式图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以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构思框架图抓住事理的逻辑顺序其他要素表头和表脚的文字、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真题文本文脉梳理(2017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 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
12、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 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材料二: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512.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9秋 金版学案 语文·必修2(粤教版)课件:第三单元11渐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