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北师大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穷人 北师大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穷人 北师大
- 资源描述:
-
1、穷人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续编穷人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续编故事,展开想象。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分析掌握桑娜的内心矛盾。续编故事,展开想象。教学构想 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分析掌握桑娜的内心矛盾。为帮助学生理解,可以提一些辅助性的问题,让学生按这样的思
2、路去理解课文,就可以逐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抓住文章的几处细节来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练习感情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联系全文深入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读过了跳水,这是谁写的文章?(列夫 托尔斯泰) 2、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资料,简介作者。 3、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另一篇文章穷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穷人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一
3、说?(请一两个学生说说,大概意思正确即可。)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分小组练读课文,讨论:这篇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课文可分为三段:(12)讲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311)讲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经死了,便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12结束)讲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来抚养。 4、听录音,按自己的理解来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跟读课文,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以及自己觉得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备下节课展开讨论。 三、学生学习课文 1、指导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4、 (2)从第一段中可以看出,桑娜家的生活怎样?怎么看出来?(生活艰难,学生读讲有关语句。) (3)桑娜家的生活艰难,课文中为什么说“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呢?(从两方面来体会: a、“温暖而舒适”是对照屋外的寒风呼啸来说的;b、这个“温暖而舒适”是靠渔夫冒着生命危险和桑娜的勤劳能干来维持的。) 2、指导理解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从“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个句子中看出来的。) (3)从“非这样做不可”这几个字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
5、做。桑娜在把两个孩子抱回家的时候,想也不想,只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充分表现了桑娜善良和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4)把孩子抱回家以后,桑娜是怎样想的?(她觉得没法对丈夫说,怕丈夫不同意,可能会揍她。)她为什么这样想?(因为生活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在增加两个孩子,不是闹着玩的。桑娜这样想,是为丈夫担心。) (5)从“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只要丈夫同意收养两个孩子,自己宁愿挨揍。从这里,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桑娜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3、指导理解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渔夫听说西蒙死了,是怎样想的?(孩子和死人呆在一起是不行的,要赶快把他们抱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江西专版2020秋九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八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业课件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