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_新苏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教案 金华 双龙洞 新苏教版
- 资源描述:
-
1、4.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计划授课: 月 日)教学内容:P14-17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文章脉络。3.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了解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的景色特点。4.重点品读理解第4小节外洞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理清文章脉络。2.重点品读理解第4小节外洞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学1自学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选择正确的读音系(j x)绳子 稍(sho so)微 蜿(wn wn)蜒漆(q x)黑上源(yun yn) 盘曲(q q)而上浙(zh z )江仿佛(f f ) 呈
2、(chng cng)粉红色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查词典:2联系上下文;3找近义词和反义词;4结合生活实际;5图文结合等。)明艳: 突兀: 森郁: 蜿蜒: 4.默读课文填空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_,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本文是按_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 二、展示预习成果1.请同学展示自己读的比较好的课文段落。2. 交流预习中的第四题从题目上来看,这是一篇_,本文的作者是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时间是_。本文是按_顺序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3.小结:同学们,一条线索,清清楚楚,明
3、明白白,作者就是这样且走且看,每走到一处景物,就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这样一边游览,一边描述,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移步换景。 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的文章,条理非常清楚,咱们读起来,也好像跟随着作者进行了一番游历,所以我们在写游记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写作方法。三、课堂研讨1阅读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上面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层,那儿一层,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1)在文中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关联
4、词语。(2)文中“精神”一词的意思是( )A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活跃、有生气。(3)本文主要写了沿途所见的景物有_、_、_。(4)短文中“_”一句间接写出了双龙洞在地势很高的地方,“_”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2.小组交流学习成果。3.全班反馈。 4.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指名读第三自然段。5.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
5、一首动听的歌啊。) 6.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7.自读第4小节,说说外洞的特点。(高、大、宽)小结:第2、3、4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和外洞的特点,写得有声有色,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作业设计:1. 完成补充习题第1、2、3(1)题;2. 完成练习册第3(2)题。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景象奇异金华罗甸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4.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课型:新授课计划授课: 月 日)教学内容:P14-17教学目标:1.借助语言文字感受孔隙的特点,学习衬托的写作方法。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课件:第7单元 16-登泰山记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