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文言文学案 长春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零四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文言文学案 长春版 吉林省 长春市 第一 中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 文言 文学 长春
- 资源描述:
-
1、一零四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学案课外文言文阅读篇复习目标1、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联系,课内知识在课外的运用;2、能够运用注释读懂语段内容,掌握文义,主旨。方法指津 概括起来,完成课外文言文阅读题,要求掌握如下几点方法: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解读文言文文本,应分三步进行: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即集中注意力浏览文段一遍,大概明了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前因后果如何,谁说了什么话,能够读懂个六七成即可进入下一步。其次,细看题目,研读字词。在这一步中,需要一一落实问题中的字、词、句在材料中的对应位置,一般来说,运用所学的知识,较容易的问题可以在这一步中完成。其三,再读全文
2、,加深理解。这一步是从更高的层次上认知全文,既能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又能对前两步出现的偏误做出纠正,这是一个深入兼复核的过程。 2、掌握几个常见的解题方法。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
3、几个问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3、所选课外文言文语段的内容大多涉及以下几方面: (1)官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志廉行端的品行方面的事迹。(2)古人相夫教子、爱国效忠、扶危济
4、贫方面的事例。4、答题时需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应先写通什么字,再解释。句子翻译,先解词后串句。分析人物:人物表现性格特点(看清分值,有多少分,答多少点)。谈启示体会:结合内容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该怎样做人。提建议:至少两条建议,语言要中肯。精题演练吕蒙正不计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司马光涑水见闻) 注: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参知政事:官名,副宰
5、相。朝士:朝中官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佯:_ (2)悔不穷问 穷: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3、从吕蒙正的言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直躬救父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选自吕氏春秋) 注:谒:告发。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不亦信乎 信: (2)信且孝而诛之 且: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6、。(2分) 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 译文: 3、全面理解故事内容,依据直躬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特点。(3分)三、楚子发母(节选)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曰,有献一囊糗鞴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
7、内之。 (刘向列女传) 注:并分菽粒而食之:大家分吃豆粒。刍(ch)豢(hun):泛指牛羊犬豕之类的家畜。黍粱:好粮食。内:通“纳”,接纳、进门。注:倾倒。战自五也:作战时勇气增加五倍。糗(qi)鞴(bi):干粮。甘不逾嗌(y):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士卒得无恙乎? (2)子发于是谢其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 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子发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 甲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
8、各死其处。田父见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注:韩子卢:犬的名字。东郭逡:兔的名字。环山者三:绕着山跑了三圈。罢:通“疲”,与前面的“极”和“废”意思相同。田父:农夫。以顿:以,通“已”;顿:困顿、疲劳。谢:辞谢、辞退。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
9、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时时而间进 (4)天下之疾犬也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甲乙两文都是写劝谏的,其劝谏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4、 同是劝谏,邹忌和淳于髡在使用方法上有何差异?从劝谏的效果看,二者有何差异? 五、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wi)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
10、:“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大隗:传说中的神名。具茨:山名。奚:何,什么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适遇牧马童子 问涂焉 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3、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2分)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六、打捞铁牛 宋河中府浮梁,用
11、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浮梁:浮桥。2维:系,连结。3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4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5权衡:秤锤秤杆。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一牛且数万斤。 (2)募能出之者。 (3)徐去其土。 (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 2、翻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七、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12、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惟勤读书而多为之( ) 自工( )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学而时习之( )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 八、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
13、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大行:远行。 方:正。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九、帝置酒雒阳南宫帝置酒雒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
14、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帝:指汉高祖刘邦。上:尊指刘邦。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填:通“镇”。饷馈:军饷。范增:项羽的谋士。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帝置酒雒阳南宫 置:安置,安排 B、因以与之 与:赐予 C、连兵百万之众 连:关连 D、此所以为我禽也 禽:同“擒”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3、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刘邦得天下的主
15、要原因是 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4、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十、有盲子道涸溪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有盲手道涸溪 道: 视此省战 省: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
16、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十一、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 (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