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 长春市 第二 中学 2013 2014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人:王守宇 审题人:马丹 时间120分钟 分值 120分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6分,每小题2分) 古罗马与汉长安 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汉帝国崛起于亚洲东部,而古罗马也在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但是长安和罗马有着很不相同的城市发展脉络。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经过缜密论证,考虑的是管辖辽阔疆域的安全需要,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根本利益,“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对比之下,罗马城是自然形成的都城,早在公元前753年就已建城,早已有相当的经济文化基础,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终于变成
2、了古罗马之都,并在帝国之初达到全盛,其发展脉络刚好与长安相反。 因为城市发展脉络的不同,他们的文化发展脉络也不同。长安文化在很短的时间里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快速崛起,而罗马文化则是继承了希腊文化甚至埃及文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几百年之久。 长安文化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这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决定的。但是长安文化又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其他思想流派只要和最高统治者意愿相合,就能得到快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长安文化以周秦文化为基础,广泛吸取了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从而形成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它既代表了本国甚至本大洲文化的最高水平,又带动了周围
3、广大区域内的文明进程,而且它还促成了世界最大的单一民族汉族正式形成。 长安文化作为一种集大成的新兴文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愿意探求和吸纳其他文化来充实自己。张骞在西方人之前最早开通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中国人对自己以外世界的一次大探求。汉武帝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二字恰如其分地道出了长安文化的探求性。 罗马文化中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奥古斯都称帝,但共和思想和法则依然深入人心,即使是逐渐兴起的基督教文化也没有改变罗马文化多元的特质。罗马帝国广阔疆域内,大大小小的诸多城市都被允许按照首都的模式去建设和发展,而在中国,地方城市的建设是不能同首都平起平坐的,同时罗马城中众多的
4、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长安城中不可能有的。只是到公元392年,基督教才发展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至尊一元的宗教文化,但这时距罗马帝国的解体已只有几年时间了。 长安文化和罗马文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宗教性。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是按照儒家“敬鬼神而远之”的理念,长安文化中的宗教元素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而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长安文化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这种人文精神的推动下诞生的史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罗马文化继承了古希腊开明而松散的多神信仰,充满科学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这种强烈的人文精神在蛰伏数百年后又成为文艺复兴能在意大利发端的历史渊源。罗马帝
5、国晚期,基督教逐渐强大,罗马甚至成为基督教教廷所在地,这与宽容而多元的罗马文化背道而驰。1下列选项不属于长安文化范畴的一项是( ) (2分)A长安文化中有多神信仰的倾向,但这些宗教因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始终没有上升到主导地位。B长安是平地起城,其选址考虑的是安全,代表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先政治军事,后经济文化”的脉络十分清楚。C长安文化具有包容和吸纳的一面。它广泛地吸取了长安以外的异地及少数民族文化乃至域外文化,具有一定的探求性。D长安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带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洋溢着强烈的人文精神。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A在罗马帝国时代,罗马文化没有一支像儒家思想
6、那样独大的至尊核心,而是呈现文化多元的特质。B长安文化崛起时间短、速度快、内容少、空间大,所以才广泛吸取楚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甚至少数民族文化及域外文化的成分。C汉帝国与古罗马都是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兴起的,其文化有共同的特色,就是非宗教性并具有人文精神。D罗马文化继承了历史文化传统发展而来,而长安文化则没有,只是包容和吸纳其他思想流派及域外文化快速崛起。 3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罗马城的形成发展之所以漫长而缓慢,是因为罗马城的政治军事早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B在欧洲,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为国教,没有至尊一元的宗教统治欧洲,没有中世纪宗教神学时代
7、,让罗马的多元文化与人文精神一直发展下去,那么,就可能不会产生文艺复兴运动。C在汉帝国中,没有一个城市在规模上与汉长安城同样大或者超过汉长安城。D汉族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兼收包容其他思想流派乃至域外文化,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
8、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
9、:“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yuxu抚慰)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夺:改变 B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 徙:迁移 C权闻之,即引兵西
10、袭公安、江陵 引:率领 D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微:如果没有5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蒋济“骨鲠之臣”的一组是( )(2分) 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 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孙权带兵围攻合肥,而此时曹操正带兵攻打荆州,加之军中发生瘟疫,能派的救兵很少;蒋济用计让孙权主动撤兵,合肥得以保全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文帝问天下“风教”,他大胆进言,以“但见亡国之语耳”回答;明
11、帝时,他以“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告诫皇上. C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皇帝加封蒋济为都乡侯,邑七百户,他坚决推辞,皇帝没有答应 D文帝认为蒋济文武兼备,忠诚奋发。蒋济在数位人主手下任职,都能直言进谏,虽多次触怒人主,但始终都为人主所器重。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5分) (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注释: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
12、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劲气:寒气。8.“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4分)9. 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10.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1分)。 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 ,千骑卷平岗 。(苏轼 江城子) 既替余以蕙纕兮, ;(屈原离骚)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 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 登飞来峰)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怪 人乌拉圭比亚
13、纳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 火焰冲天。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打烙印的人从火堆
14、那儿跑了过来。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村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
15、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534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二年级语文下册 北京亮起来了课件 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