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广安市 邻水县 邻水 实验学校 2020 2021 学年 语文 上学 月考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邻水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准确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看清题目要求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力争每道题做到规范答题。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围绕着“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的争论延续至今仍无定论,但从去年初爆出到现在,“大数据杀熟”所指向的在线差旅平台风波难断。3月11日上午,携程针对微博网友“陈利人”订购机票遭遇的烦心事发表道
2、歉声明,称二次支付显示无票是系统bug所致,绝无“大数据杀熟”。“大数据杀熟”这件事,基本还是各说各的理:消费者言之凿凿“这个可以有”,在线服务摊手表示“这个真没有”。回头看,2008年以来,爆料或控诉在线旅游、酒店、机票等电商平台的疑似“大数据杀熟”行为不胜枚举;乃至十年之后的2018年,“大数据杀熟”被评为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中消协甚至还将其列为2019年新春重点关注对象。但诡异的是,迄今没有认定出一个板上钉钉的杀熟案例。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如一堵厚重的铜墙铁壁,将真相阻隔在电商的最终解释权手里。所谓的“大数据杀熟”,其实就是依据数据的精准分析,对于粘性强的用户,利用信息不对称不动声色加
3、价或者拒绝优惠推送的差别化价格策略。消费行为往往就是这样,用惯了、用多了,价格反而不敏感了。因此,新客户50块钱就能买到的服务,老客户可能还是停留在100块钱的档位上。电商平台的这种策略偏好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最大化利润的目标面前,大数据提供的便利是不可能受道德诚信制约的。有人说愿打愿挨,谁让消费者不去货比三家呢?这话经不起基本逻辑的考量:首先,利用大数据来杀熟果真合法吗?且不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实施不久的电子商务法第十七条亦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第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向其
4、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搜索结果的,应当同时向该消费者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尊重和平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利用消费偏好选择性推送本就是一个过于精明的商业选择,更别说少数电商平台扭曲价格信息等主观恶意行为了。再说,市场进化得再高级,终究是“人”的市场。如果技术只是为卖方提供了耍心眼儿的机会,市场信用岂非要随着技术迭代而灰飞烟灭?很多时候,个性化服务与“大数据杀熟”是叫人傻傻分不清的,消费者即便是熟谙“货比三家”的道理,恐怕终究逃不开数据的惦记。就比如这些所谓的“系统bug”,谁来为之验明正身呢?有人说,拿过的折扣、用过的满减红包,最后总得通过“大数据杀熟”的方式吐出来。这话或有偏颇,却说破了一个
5、道理:在宰客这件事上,线上线下是没什么差别的;监管若不到位,肯定是会出问题的。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在“大数据杀熟”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们异口同声说是假的,那么,就真的只是消费者的群体癔症吗?这个问题,职能部门应该及时出手,为迷茫的消费者解惑答疑。(摘编自“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03-2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数据杀熟”是一种“宰客”现象,是电商平台违背道德诚信追求最大化利润的做法。B“大数据杀熟”是否存在,消费者和在线服务大体上还是各执一端,争论不休。C“大数据杀熟”问题由来已久,成为各媒体乃至中国消费者协会高度关注的问题。D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点
6、而向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做法是不合法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面对“大数据杀熟”,相关职能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有一个明朗的态度。B作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大数据杀熟”的责任在消费者自身的说法。C文章从“大数据杀熟”现象谈起,以呼吁职能部门监管到位结束全文,指出了解决“大数据杀熟”这一问题的具体做法。D文章采用举例和引用的论证方法,既阐述了“大数据杀熟的概念,又论述了电商平台推卸责任的错误做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迄今为止,中消协尚未认定一个确凿的杀熟案例,这说明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B消费者对某件商品或某项服务用惯了、用多了,对
7、价格失去敏感了,就一定会掉入“杀熟”的陷阱里。C利用对数据的精准分析,电商经营者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偏好,从而实现选择性推送。D“大数据杀熟”的真相之所以难以明了,原因是消费者没有掌握相应技术,卖方因而有了“杀熟”的机会。(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茶文化萌芽于南北朝,当时佛教和道教大为发展。道教认为茶有助于内丹修炼,佛家又把茶看成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唐代时,禅教兴起,由于茶在提神益思、生津止渴方面很有效果,很多寺庙都崇尚饮茶。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
8、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首创中国茶道精神。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宋太祖赵匡胤爱茶,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皇帝有时还将茶赐给国外使节。中间的文人阶层也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低潮时期。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中国茶也被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他们提出“以茶养廉”。对抗“奢侈腐败”之风。据记载,周武王鉴于商纣王奢靡腐化的恶俗,在“伐纣会盟”时,就“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和部落酋长。晋南北朝时,
9、帝王贵族奢侈盛行,有不少人一天饮食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家两三年的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一批“清茶一杯”、以茶代酒的廉政之士脱颖而出。(摘编自茶文化与修身材料二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最初打开茶叶传播风潮的就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其实并不是一条路,而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商品贸易的统称。因为主要运输主力是马,而随着交易渐渐以茶为主,所以才叫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最初诞生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茶叶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因此立即成为肉食茹饮的藏民的生活必需品,茶叶供不应求。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这条路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茶马古道。游牧民族为了用茶叶补充日常的维生素,不得不用牛马来
10、换取茶叶,马在那个年代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统治者利用这一点用茶叶来治理边疆,俗称以茶治边。随着国际贸易的流行,茶文化逐渐走向世界各国,并且在各国内部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如,日本茶艺秉承中国茶文化之精髓,并在不断领悟中融入创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道。茶道多用粗瓷旧碗,有自谦自重之意。日本人在一起品茗,讲究茶室雅淡宁静,平和为上,不论身份地位,都视为贵宾。所有一切,体现于泡茶敬茶“圆熟轻巧”的过程和“谦和敬清”的氛围中。(摘编白茶马古道茶文化传播的开始)材料三2017年l1月30日至12月3日,北京举办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全球政党大会。在本次高层对话会上,海报成为一大亮点
11、,茶叶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在海报“共饮一泓水”中,青花瓷茶杯中盛着清茶,呈现出世界地图的映像,寓指各国人民共饮一泓水。茶桌上,以茶杯为圆心,扩散出一圈圈涟漪,寓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在海报“美美与共、和而不同”中,中式茶杯、阿拉伯茶杯、西式咖啡杯,寓指与会政党的广泛代表性。1949年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着茶叶等农副产品作为礼品走出国门,探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建。在亚太金融组织会议时,茶叶就已经作为“国礼”登上了国际舞台。习近平总书记公开在中外公众场合多次谈论中国茶文化: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激情论述“茶之友谊”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
12、越来越重视茶产业,越来越提倡绿色健康新生活。“以茶会友”很容易就会让人联想到君子之交,以茶相赠,既有绿色健康之意,也和我国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君子外交政策最为相符。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是传递给世界“以和为贵”“内省修行”的中国儒道精神。(摘编自茶叶成为中国靓丽名片茶叶外交成趋势)4下列关于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茶文化的萌芽与当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B各个朝代对于茶的饮用均兼具其饮食物态形式和社会、文化功能。C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并不限定于某一特殊阶层,具有普适性。D“以茶代酒”“清茶一杯”等风尚的形成应归属于茶的政治功能。
13、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由古至今,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本土呈现步步推进、持续向好的态势。B从历史上看,中国的茶叶向国外传播由来已久,其源头就是茶马古道。C从本质上来说,日本茶道和中国茶道完全相同,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D在现代的各个场合茶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重要媒介。6茶叶为什么成为了中国的靓丽名片?请结合材料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婷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
14、。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
15、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
16、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
17、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淑英沉吟
18、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花在飞
19、,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有删改)注: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D小
20、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8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 9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
21、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嬰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不得褐仆妾余梁肉而士不厌糟。今君又尚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婴卒,
22、谥为靖郭君。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后常有侍吏,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
23、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选自史记盂尝君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B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C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D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
24、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后宫蹈縠而士不得褐/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顿首,头叩地而拜。古代九拜之一,后通用作下对上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中,表尊崇对方。B诸侯,是古代分封制中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爵位按等级依次分为侯、公、伯、子、男五等。C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合称“战国四公子”。D质,古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交换人质是一种外交手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婴认为五月出生的田文长大后会对父母不利,所以很不喜欢这个贱妾之子,甚至不让田文的母亲
25、抚养他。B田文批评父亲手握齐国重权,却奢侈专横,只为自己谋取私利不顾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因而受到父亲的疏远。C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故宾客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D苏代讲述木禺人与土禺人的故事,旨在劝孟尝君不要前往秦国,孟尝君听取了意见,及时醒悟,取消了行程。1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2)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登 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