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上学期赣州市会昌县七校高三语文联合月考试题答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2022 上学 赣州市 会昌县 七校高三 语文 联合 月考 试题答案
- 资源描述:
-
1、江西省2022年上学期赣州市会昌县七校高三语文联合月考试题答案1.D【解析】A.“经请示批准后修复书院”错,原文是“朱熹的设想未能得到朝廷的支持”。B.“铭记此事”无中生有。C.原文是“凝聚了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儒家教育以明人伦为根本目的的价值旨归。”2.C【解析】C.并非所有“引用”均为论证观点服务,有的只是简单内容引用,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3.D【解析】A.揭示确立的是宋以后书院教育的总体要求和精神格局,并不代表之前没有书院教育。B.“不重视学问”无中生有。C.未然变已然,原文是“国学应当成为我们文化自信的支撑”。4.A【解析】(B“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理解错误,孔子虽
2、然收受学生“束脩”,但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就必须付出费用”。C这一说法夸大了原文的意思,理解不当,原文为“一旦人们缺乏辨析,一味相信媒介充当我们的大脑”,强调的是特殊现象,而并非普遍情况。D“最终将会趋向知识完全免费”分析不当,根据原文“知识付费的空间还会不断增加”“知识不按产品来收费,而按服务使用来收费”可以得出结论)5.B【解析】(B“可见他们没有历史知识和现实经验”分析不当,这样做是因为部分新媒体为了获得关注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噱头,迎合受众)6.认清社会发展方向,认可知识付费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培养独立思考意识,理性对待媒介提供的资讯。不跟风、不盲从,不为肤浅的所谓“话语权”而焦虑。充分利
3、用知识免费与付费的优势,利用知识,享受服务。(1点2分,答出任意3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得分)7.C 【解析】C项是对小说中人物“上海客人”的性格分析,但“这些细节表现了他世故、伪善的性格特点”的分析是错误的,“上海客人”的话应该是真实的,也反映了他的不容易,从而表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8.直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写林老板心里“酸上来”,不知道境害他的“究竟是谁”,揭示他苦楚无奈的心理。用语言神态、动作细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林老板“脸色变了,嘴唇有点抖”,表现他内心的震惊恐惧。用其他人物来烘托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寿生“安慰着”林老板,又“忍不住也叹了一口气
4、,烘托林老板痛苦无奈的内心。(每点2分,答出3点可得6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线索:(1)上海客人生意艰难,来找林先生收账;(2)林先生等寿生收账回来,好还上海客人的钱;(3)寿生到乡镇收账,途中遇险。(1点1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共2分)作用:(1)使得小说情节紧凑,故事容量加大,能够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示阔大的社会背景;(2)使得主要人物性格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形象更加饱满。(3)使得林家铺子面临的困境更具典型性和普遍性,强化了小说城乡经济日渐艰难行将崩溃的主题。(答出其中任意2点得4分,共4分)10.D【解析】可以使用排除法,“加远将军”主语应为朝廷,不是沈充,所以应在“
5、加”前断开,排除A、C两项;“保境安众”同为任务,不应分开,所以排除B项。 11.A【解析】“荐”指的是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12.B【解析】B项“派遣河南尹修复园陵,讨伐逆贼”错误,由原文可知,熊远认为应派人代理河南尹去巡视,以掌握详细情况;应立即派将领到洛阳,修复园陵,讨伐逆臣。 13.(1)熊远有志向,县衙征召他为功曹,熊远不接受任命,县衙强行给予他衣服和帻巾,让人扶着他拜谒就职。 (给分点:“志尚”,“召”,“起”,“强”,“谒”各1分)(2)我认为应先派遣五千人,直接与水军一同进发,既可争取速度,也不会贻误战机。(给分点:“愚”,“谓”,“径”,“得”,“后”
6、各1分)14.D【解析】“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尽显寂落寞”错,应该为清幽淡雅的环境,烘托了义公的潜心修禅、清心寡欲。全诗以突出“清净”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用语明朗轻快,词采清雅秀丽。15.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1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横槊赋诗,哀吾生之须臾。(3)问君西游何时还,不如早还家。17.B 【解析】(画线语句有三处语病:一是“比魏良辅稍晚,梁伯龙与他齐名”结构杂糅,从后文看,“他”指的“魏良辅”,“魏良辅稍晚”“与他
7、齐名”都是“梁伯龙”;二是缺乏判断动词“是”构建上下文,语句不完整;三是语序不当,“第一部”应该放在“创作”后面。四个选项,只有B项全部修改正确,故选B项)18.D【解析】群众性:由群众白发组织的或者为群众服务、反映群众呼声的属性。群体性:特定群体或不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一般指偶发的多人聚集性事件。根据语境,下面是集体创作,因此选“群众性”。去芜存菁:除去杂质,保留精华。删繁就简:删去多余的文字或内容使简明扼要。根据语境,这里不是指语言文字,而是文艺作品,因此选“去芜存菁”。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根据语境,这里指传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