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零一中学10-1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 一中 10 11 学年 高二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北京一零一中20102011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命题者:钟晓晨 杜宗汾 周伟杰 王威 王力鹏 杨海威第卷(共41分)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面加点字中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褶皱(zh) 劲厉(jn) 圭臬(ni) 荒涎无稽(dn)B.笨拙(zhu) 庇护(b) 匕首(b) 颓壁残垣(yun )C.裹挟(xi) 晕炫(xun) 规矩(j) 卑处一隅(y)D.狩猎(shu) 狞恶() 徒然(du) 怦然心动(png)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2、女神和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B.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C.闻一多是我国现代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诗歌创作提出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主张,代表诗作有死水、太阳吟等。D.苏洵,唐朝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其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社会进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用过箪食瓢饮的日子,但那种一
3、掷千金的“豪爽”也是我们应该唾弃的。B有些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抛于脑后,对人民群众的困难充耳不闻,这种现状应引起高度重视。C冰心老人生前三令五申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努力学好语文,有责任有义务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D著名制作人张纪中先后把金庸武侠力作笑傲江湖等搬上荧屏,实为对原著的狗尾续貂,遭到各方批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_,_。_,_。一阵晨风拂过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她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
4、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 BC D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B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C煨桑这种藏俗有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备的。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8题
5、。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美哉国乎!郁郁芊芊,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史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曰:“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驽马栈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吾君乎!”晏子独笑于旁。公雪涕而顾晏子曰:“寡人今日之游悲,孔与据皆从寡人而泣,子之独笑,何也?”晏子对曰:“使贤者常守之,则太公、桓公将常守之矣;使有勇者常守之,则庄公、灵公将常守之矣。数君者将守之,吾君方将被蓑笠,而立乎畎亩之中,唯事之恤,何暇念死乎?则吾君又安得此位而立焉?以其迭处之迭去之,至于君也,而独为之流涕,是不仁也。见不仁之君,见谄谀之臣。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景公惭
6、焉,举觞自罚,罚二臣者各二觞焉。 【注释】 滂滂流荡貌。雪擦试。恤忧虑。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何滂滂去此国而死乎 去:前往B使贤者常守之 守:拥有C吾君方将被蓑笠 被:同“披”D以其迭处之迭去之 迭:相继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将去斯而之何 杳不知其所之也B公雪涕而顾晏子曰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C而立乎畎亩之中 以吾一日长乎尔D景公惭焉,举觞自罚 焉用亡郑以陪邻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景公登牛山北望,看到自己国都而感伤,两位宠臣也跟着落泪,晏子却“独笑于旁”。B晏子告诫景公:假如古代君主长生不死,您也只能是一介农夫,怎能
7、做上国君呢?C晏子认为:国君更替,代代相传是一件正常的事,为此而感伤流泪,是不仁的表现。D结尾处的“景公之罚”使短文中的几个形象更加鲜明:臣,可谓忠臣;君,可谓贤君。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9-10题(7分)蜗牛(甲) 苏轼 蜗牛(乙) 苏轼中弱不胜触,外坚聊自郛。 腥涎不满壳,聊足以自濡。升高不知疲,竟作粘壁枯。 升高不知回,竟作粘壁枯。注:郛,外城;这里用如动词,引申为“庇护”之意。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解读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都写到蜗牛相同的习性和癖好“升高”,也写到其相同的结果“粘壁枯”。B甲诗抓住蜗牛内质柔弱、外有坚壳的特点来写,蜗牛就靠这层外壳
8、保护自己。C乙诗突出蜗牛“腥涎”不多的特点,隐含着作者对它同情和怜悯的心态。D两首诗是诗人看到壁上高处枯死的蜗牛,睹物兴怀之作,寄寓着诗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10你认为诗人笔下“竟作粘壁枯”的蜗牛形象有何象征意义?就表达效果而言,你认为哪一首诗更好?请结合这两首诗作具体分析。(4分)答: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0分)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 (论语侍坐)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戍卒叫,函谷举; ,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有所希冀。 (李密陈情表)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 。 (范
9、仲淹岳阳楼记)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与君离别意,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第卷(共79分)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3题(6分)“意象”的前身为“象”,源于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也有言、意、象之说,及至南朝刘勰始用这一术语来描述文学创作过程。从此以后,“意象”便以种种面貌活跃在文学批评之中。第一,它有一些近似术语如“境象”、“兴象”与之混用;第二,它有合有离,运用灵活,例如“意象玲珑”、“意广象圆”;第三,若
10、分用,“意”有时通“情”、“理”、“神”,“象”有时通“景”、“物”、“色”等等;第四,“意象”说与“赋比兴”说密切相关,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潜理论。可见,我国的“意象”说实际上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正因为如此,中西学者在界定和运用“意象”一词时,自然纷纭莫定。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分歧点,那就是或者把它视为“意中象”,或者视为“意加象”。前者比较宽泛,是指艺术构思或艺术想象中的任何形象。无论是诗人构思时原有的,还是读者读后创造出来的;无论是形诸笔墨的,还是仅存于诗人头脑之中而难以描述的;无论是诉诸读者感官的,还是以其荷载的意蕴而引起读者理性认识的:所有这一切,无不包括在内。后者比较狭窄,仅仅指那些由
11、于附有抽象事物而构成比喻、象征、寄托或暗示的艺术形象。这样去界定,尽管读者的再创造可能会得到默许,但评论家往往要怂恿他去捕捉诗人的原意。如果承认广义的意象,实际上就等于承认意象的基本性质具象性和包孕性。具象性是意象“与生俱来”的性质;只是在语言艺术中,其所具之象必须借助“心灵的眼睛”去观察,去玩赏,不必尽然如眼前的实物,令人寓目可得。那些确实浮现于脑海之中却又说不出、写不来的艺术形象尤其如此。包孕性则指意象荷载抽象事物(如哲理、意向、情愫等)或关联其他具体事物的性质,这是在诗人艺术匠心的熔铸中,后天获得并逐渐得以强化的。两者相比,具象性更直接涉及意象自身的本质特征,包孕性则更集中代表诗歌语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河南专用)2022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