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2

类型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课件:《石钟山记1》(苏教版必修2).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9703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PPT
  • 页数:52
  • 大小:1.14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石钟山记1
    资源描述:

    1、江西省湖口县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南边的叫上钟山,北边叫下钟山。千百年来,关于名山的来历众说纷纭。宋代散文家苏轼曾亲自到石钟山考证其得名的原由,并写了一篇被清代桐城派代表方苞、刘大魁等人赞誉为“坡公第一首记文”的石钟山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散文。石钟山石钟山记苏轼v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北宋眉山人。v 北宋文学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创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和称为“苏辛”;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之一。v 书法亦是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v 作品苏东坡全集检查预习,正字音,听范读,整体感知。字音彭蠡()钟磬()寺僧()无射()泊()殆()lq

    2、ngsngybdi把握文意,理清全文思路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概括每段大意对石钟山命名缘由的两种解释表示怀疑。通过实地考察探究石钟山命名的真正缘由。因事见理。zxxk问题一:本文哪一句表达了主旨,请说明理由。zxxk主旨句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理由:它是全篇的核心,全篇都是围绕着它而展开。这篇游记不是单纯写景记游,而是借写景记游来寄意寓理,说理才是这篇游记的要旨。zxxk问题二:本文是一篇考辨性的游记。作者此游的目的是考辨石钟山的得名,他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什么?作者通过怎样的考辨过程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

    3、此也。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概括起来,“风水相击,如歌钟作乐”是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作者通过怎样的过程得出上述的结论可简要的概括为“二疑三笑”一疑二疑一笑二笑三笑是说也,人常疑之。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余固笑而不信也。因笑谓迈曰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试比较“人常疑之”“余尤疑之”,说说作者对两种说法的态度。“人常疑之”,表示公众(其中包括李渤)的一般的看法,怀疑的程度一般。作者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余尤疑之”,直白的表示自己的观点,怀疑的程度加深。作者的“两疑”,疑就疑在郦李两位是否曾经亲临其境,而作者要正确的解释

    4、石钟山的得名,就非要亲历其境,要实地考察,自然引出下文。“余固笑而不信也。”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笑”?这是李渤见识浅陋的表现。作者决心深入一步,探明究竟。“因笑谓迈曰”你又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笑”?经过惊心动魄的夜探而弄清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之后,所发出充满胜利喜悦的欢笑。文中哪些地方表现“惊心动魄”的特点?其作用何在?作者在发现水石相击之前,先写大石、栖鹘、鹳鹤等景物,着重描写石钟山月夜境界幽深,怪异恐怖,说明一般人,在平常情况下不敢涉足。这样写暗含着这样的意思:石钟山得名的奥秘,长期未能弄清楚,就是因为环境艰险,如不亲历险境,就难得奇绝。“笑李渤之陋也”你又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一“笑”?讥笑李渤

    5、见识的浅陋。至此作者点明了写本篇游记的目的,传播了自己的见解,证实补充了郦道元的观点,纠正了李渤的错误认识。问题三作者考辨石钟山得名的具体结论,不是主旨句,那么此类游记的主旨句有什么特点?凡含有议论成分的记叙性文章,其主旨往往通过议论来表达。体现主旨的议论文字,要求能统领全文,提挈全文内容,简明而确切,道理深刻,有时能形成警句。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质疑一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结论是否正确?质疑二:即使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的结论是错的,那么本文的主旨句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否正确?正确。因为作者强调感性认识的重要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离开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6、之木。当然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因为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研习、思考得名由来作 者态 度作者依据郦道元李渤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 常疑 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余 尤疑 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郦 元士大夫渔工水师陋者言之不详不肯夜泊绝壁下知而不能言(李渤)考击而求所以不传评疑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入朝为官期间,对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不同态度。那些因拥护新法而得势的朝臣便竭力收罗苏轼的诗文,断章取义,专摘只言片语,然后罗

    7、织罪名,累章弹劾他讥刺朝政。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因此被逮捕至京御史台狱,其间,与其有诗文往来而受株连的大小官员就有二十余人。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的“乌台(御史台)诗案”,实为受人陷害。同年十二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被禁锢。直到元丰八年神宗死后,哲宗立,苏轼才复被起用回朝。石钟山记即写于元丰七年(1084)六月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团练副使之时,也就是在将近七年漫长的谪居期间。苏轼的石钟山记阐发了要探寻事物的真相必须以诚心、以勇气、以毅力,以智慧,亲自目见耳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同时也是结合自己的惨痛经历在感慨:事不目见耳闻,不可主观臆断!归纳写作思路第一段质疑,提出问题,属议论部

    8、分;第二段解疑,属记叙部分;第三段质疑解释的基础上得出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属议论部分。石钟山记一、(议论)质疑郦:水石相搏之声人常疑之李:击石之声余尤疑之二、(记叙)解疑1、访问时间,同伴和机缘2、访问寺僧3、亲访之见闻4、访之所得三、(议论)结论:事必耳闻目见,不可臆断有无游因质疑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游历解疑夜游见闻大石侧立栖鹘惊飞鹳鹤怪叫水声轰鸣肯定命名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品味、探讨由课文题注可知,其实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看法也是不完美的,今人认为: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他自己也是“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不亦悲乎?v事物是复杂的,他们的本质真相往往被多样的假相掩盖,要认识它往往

    9、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论是谁能把这个过程缩短一分都值得欢迎。郦元以为下临深潭:自以为得其实自以为得之矣先王以为东盟主以为,认为微风鼓浪:动词,振动鸣,使发声,动词的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把 当作认为桴止响腾:名词,声音。天下云集响应名词,回音,名词做状语。石之铿然有声者:命名,动词。定语后置句而独以钟名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苟以天下之大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舟行适临汝大石侧立千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夜泊绝壁之下名词做状语空中而多窍此所以不传也自以为得其实古今异义古之人不余欺也v(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10、也v 城中皆不之觉v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规律总结:古汉语否定句中以代词作宾语时,宾语需要前置。宾语前置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v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v 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v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v 至莫夜月明v 余方心动欲还v 空中而多窍v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v 汝识之乎?往、去赴任、就职能通“暮”心惊中间是空的演奏通“志”,记住比较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兼词,相当于“于之”句末语气词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余固笑而不信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涵淡澎湃而为此

    11、空中而多窍v 并列关系,不译v 转折关系,可是v 因果关系,因而v 并列关系,不译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A、石之铿然有声者B、磔磔云霄间C、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D、此世所以不传也E、古之人不余欺也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BAEC、D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大意,逐段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v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及重点文言句式。v(1)通假字至莫夜月明()v 汝识之乎()莫,通“暮”。莫夜,即晚上。识,通“志”。读zh。识:知道。(2)古今异义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2空中而多窍3此世所以不传也4自以为得其实5余方心动欲还1古:往,到。今:适合,舒服。

    12、2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3古:表缘故。今:表结果的连词。4古:两个词连用。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5古:心惊。今:内心产生想法或感情。(3)词类活用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微风鼓浪而此独以钟名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大石侧立千尺。(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动词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在旁边)(4)一词多义余余韵徐息余固笑而不信自自以为得之矣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云水经云云霄间焉崆崆焉微波入焉(剩余的。形容词)(我。代词)(自己。代词)(从。介词)(说。动词)(名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兼词,相当于“于是”即“到

    13、那里”)搏水石相搏森然欲搏人莫至莫夜月明故莫能知得得双石于潭上因得观所谓石钟者鼓如钟鼓不绝微风鼓浪(击,打。动词)(抓,扑。动词)(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没有谁。否定性无定指代词)(得到,找到。动词)(能够。助动词)(一种乐器。名词)(拍。名词作动词)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始舍于其址是是说也,人常疑之所在皆是也遗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使人遗赵王书(才。副词)(当初。副词)(这。代词)(这样。代词)(遗留。动词)(送给。动词)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梁不可穷,形如覆钟乃知钟山以行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考异曾国藩

    14、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依据是什么?比较异同课文项目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结构。记游议论先记游,后议论议论记游议论扼要概括较叙事描写交相烘托深入阐释,充分论说不加阐释正音:蠡(l)郦(L)桴(f)铿(kn)莫(m)栖鹘(qh)磔磔(zhzh)噌吰(chnhn)罅(xi)窾坎(kunkn)镗鞳(tnt)识(zh)无射(wy)怎样看待作者的观点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一首说理诗,但是它十分生动有趣。苏轼以身处庐山为喻,说明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的环境或事件之中,不能摆脱出来,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识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容易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这就是我国古代传统所说富有理趣的诗作。从石钟山眺望庐山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课件:《石钟山记1》(苏教版必修2).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970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