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高一上册1-1《沁园春·长沙》课件 (共58张PPT).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沁园春·长沙
- 资源描述:
-
1、沁园春长沙熟记艺术手法专业“术语”,必事半功倍z古典诗词曲在写作上有自己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如抒情诗中的“情景交融”手法。为了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因此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再此我们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引用专业“术语”,往往会在诗歌鉴赏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艺术手法可以分为三大类: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正衬: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反衬: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用典、设问、反问古典诗歌表达技巧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借代:
2、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古人常用典故在作品中或鲜明强烈、或含蓄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表达上增强艺术感染力。2、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叙述、z 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也叫以景衬情、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借用典故、借古喻今)z
3、描写(动静、虚实、点面、声色、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以景节情,白描渲染,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细节)z 其他:(用典)、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形象说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等等(诗歌以外,还有“说明”)3、表现方法z诗词的表现手法很多,学生应积累一些必需的术语,如:赋、比、兴,虚实结合,用典,联想,想象,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抑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术语去鉴赏诗词。z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片以实写为主,下片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恋人之间依依不舍之情。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一、关于词的常识 产生时间产生时间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名名称称 “曲子词曲子词”(曲词、曲子)(曲词、曲子)“诗余诗余”、“长长短句短句”、“琴趣琴趣”、“乐府乐府”词词牌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谱叫做“词调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词牌”,如,如“沁园春沁园春”、“满江红满江红”、“西江月西江月”等。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词题,如,如天净沙天净沙秋思秋思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词可以
5、分上下两段,叫做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片”或者或者“阕阕”。分分类类按长短分按长短分:按片数分按片数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共114字,上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单调、双调、三调2、婉约派清丽含蓄,婉转缠绵。代表作柳永、秦观、李清照。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词的流派1、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浑厚。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
6、赤壁怀古二、作者简介zz毛泽东,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湖南省湘潭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zz 毛泽东少年时故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桑梓,指家乡)(桑梓,指家乡)zz 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立壮志的少年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z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z 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 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z“五
7、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z 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z 1920年与何叔衡等创建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z 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他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任书记。z 1923年离开长沙到上海、广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z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重游岳麓山、湘江这些读书时经常与朋友游聚的旧地,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z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z 五卅运动、省港大
8、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时代背景1925年,33岁的毛泽东,登上了长沙的橘子洲头,面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不觉心潮澎湃,便写下了一首大气磅礴的诗篇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zz1、齐读诗歌,初步感受。注意部分字的读音。zz(橘,舸,寥廓,峥嵘,遒,遏)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