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27 第27课 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27 第27课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WORD版含解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课时作业27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A)A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B少纵则逝矣C敛不凭其棺 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解析:B项,“少”通“稍”;C项,“敛”通“殓”;D项,“从”通“纵”。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C)A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C吾将以为袜D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解析:C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是认为。3与例句中“诸”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例句: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A投诸渤海之尾B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2、,有诸D诸郡县苦秦吏者解析:A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于”。B、C两项相同,均为兼词,相当于“之乎”;D项,形容词,众多,各个。4下列各句加点字中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C)A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 B与可无以答C与可没于陈州 D少纵则逝矣解析:C项,“没”通“殁”。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A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B予不能然也平居自视了然C竹之始生与可之教予如此D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解析:C项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介词,“从”/代词,“自己”;B项,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D项,动词,“当
3、作”/动词,“画”。6下列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B)A一寸之萌耳 B乃见其所欲画者C内外不一 D余因而实之解析:A项,动词作名词,幼芽;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一致;D项,名词作动词,证实。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完成题目。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袜材当萃于子矣萃:聚集。B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 略:简略,与“详”相对。C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妄:荒谬。D苏子辩矣 辩:能说会道。解析:B项,略:大概,大致。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A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吾与点也B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4、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C与可无以答,则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D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倚柱,怒发上冲冠解析:D项,打开/头发。A项都是“同意”的意思;B项都是“踩”的意思;C项都是“没有用来的办法”的意思。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A)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ABC D解析:是“胸有成
5、竹”;是“心手相应”。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交往的趣事;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逸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痛,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
6、议论于一炉。D作者与子由都向文与可学画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与法兼得。解析:D项,子由没有跟文与可学画竹,原文中有“子由未尝画也”为依据。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译文:既然心里明白应该这样做,却不能做到,认识和行动不统一,理解道理和实际操作不能一致,这都是学习不够的过错。(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译文: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意识到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这种现象)难道只有画竹才是如此吗?(3)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
7、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译文:而我也记载一下过去和与可开玩笑的话,可以看出我和与可之间亲密、深厚的情谊。(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治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111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广西专用)习题课件:专题二(共9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