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课件:《克己复礼》.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浙江省 天台县 中学 语文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课 克己复礼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用一个成语概括孔子的“政论”观。(1分)名正言顺(2)话语交际的成功取决于问答对应。仔细研读本章,我们发现孔子的回答对子路的提问来说既有“问答对应”,也有“答非所问”,你如何理解孔子的“答非所问”?(3分)孔子的答非所问有其理由:一是率真直言的“子路”口无遮拦,“
2、有是哉,子之迂也!”在极度气愤的状态下孔子破口大骂,“野哉,由也!”言外之意是说子路不识事物之根本(1分)。二是孔子认为子路应该深思慎言,不能如此荒唐,率意而言,本身也是不知“名”(1分)。所以孔子不回答“正名的具体内容”,而回答“正名的重要性”。(1分)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已复礼)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诲人不倦)(1)从以上文字分析礼和仁之间的关系?(2分)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么对待乐呢?礼能后于仁义吗?即以仁义等道德修养为基
3、础,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形式。(2)为什么孔子认为此时可以与子夏谈诗了?(2分)孔子以绘画做比喻,只不过是解释诗句罢了,而子夏由此联想到了礼制,是孔子没涉及的,子夏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理解语言之外的寓意,有极强的悟性,所以孔子觉得可以跟他谈诗了。3、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日:“必也正名乎!”子路日:“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日:“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
4、,无所苟而已矣。”(1)第则文字中除“名正言顺”外,还可以概括出一条四字成语,它是。(1分)(2)用自己的话说明孔子“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中的“是”指代什么,并结合选文简述其这样说的理由。“是”指代季氏超越等级享受歌舞(或季氏按天子的规模享受歌舞)。(1分)理由: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认为每个人都要按名分行事,就是要按规定的各个等级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否则就会导致礼乐崩坏、刑罚不当、纲常混乱,季氏的行为显然已经严重违反了孔子主张的“礼”(1分),所以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手足无措(不知所措)4、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5、。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请概括孔子在这两则文字中关于“孝”的主要观点,并联系实际简述这种观点的现代价值。孔子认为,“孝”绝不只是赡养,必须有内在的诚心(敬),又有外在的恭敬的礼节(色),才可以叫做“孝”。孔子的孝道具有普世价值。今天我们讲孝道,就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敬亲爱亲,不仅满足老人物质生活的需求,更要关心老人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5、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的原意相同吗?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6、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
6、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结合“子夏问孝”一章,说说孔子为什么没有要求宰我守三年的丧期?因为孔子将“三年之丧”的礼建立在“心安”的心理情感原则上,发自内心的守孝才是真正的孝。(2)孔子为何严厉责备宰我的“不仁”?因为宰我不知回报父母三年怀抱之恩,心安理得地将孝期缩短为一年,不仅违反了礼制,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2高考语文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七 技巧篇 开头结尾.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