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3)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见梁惠王 3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教学 课件 第二 单元 孟子 见梁惠王
- 资源描述:
-
1、孟子见梁惠王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3、理解所选课文的主要思想,熟读、背诵一些片段。教学难点儒道的对立和互补。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父名激,母邹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邹国。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其人其事: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
2、,属散文集。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合在一起称“四书”。语录体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善用比喻,以雄辩著称。孟子思想
3、1、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2、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3、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
4、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对老人的尊称亦:句首助词,无义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 吗?”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亦:但,只交征利:互相求取利益。征,求取,追逐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有仁义罢了。大王说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什么对我的封地有利?士、庶人说 什么对我自身有利?上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万乘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145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名师学案》2015·人教新课标 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第四单元 推荐作品 方山子传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