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 略读课文 第8课 素质升级检测8(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传记选读
- 资源描述:
-
1、第八课素质升级检测(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在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呈现。瓦当,起源于春秋晚期。最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是兽面纹半瓦当,后来才普遍向卷云纹发展。到东周列国,瓦当就成了一些大型建筑的构件,发展迅速,鼎盛一时。到了汉代,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
2、新,特别是在瓦当的图案装饰上一时涌现出大量的文字瓦当,成为汉代瓦当的一大特色。汉代瓦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瓦当纹饰的取材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政治、经济、
3、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瓦当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地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瓦当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瓦当文字多为篆书,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
4、满。瓦当书法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体现了这种美。据统计,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的,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作用。瓦当集绘画、浮雕、美术、书法于一体,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它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摘编自解道瓦当,凝固在屋檐上的岁月流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C)A瓦当是屋顶、檐头位置的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图形最为醒目突出。B瓦当的纹饰取材于平常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日常起居,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
5、感。C汉代瓦当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大量的文字瓦当出现在图案装饰上是其特色。D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种类,瓦当的空间极其有限,反映内容较为单一。【解析】A项,“图形最为醒目突出”表述绝对,依据原文第一段最后一句“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呈现”,选项漏掉了“尽可能”,导致表述绝对;B项,“瓦当的纹饰取材于平常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日常起居”错误,以偏概全,原文“瓦当纹饰的取材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缩小了原文的范围;D项“瓦当的空间极其有限,反映内容较为单一”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瓦当集绘画、浮雕、美术、书法于一体”,反映内容较为丰富。故选C。
6、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A文章在论证瓦当的起源和发展基础上,指出汉代瓦当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手法。B文章以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论证瓦当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C文章以呈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为论点,深入论证瓦当具有力量之美、气势之美。D文章从起源、取材、造型、文字四个方面论证了瓦当的特点,论证结构清晰。【解析】C项,“以呈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为论点”错误,这句话在原文第四段中,呈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既不是第四段的论点,也不是全文的论点。故选C。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瓦当典雅大方,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
7、人以艺术享受。B瓦当的造型不做细部描绘,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夸张手法,具有现实风格。C瓦当文字多为篆书,篆书曲直适宜,纵横合度,富于变化,有很好的装饰效果。D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与文中对瓦当的论述是相通的。【解析】B项,“瓦当的造型不做细部描绘,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夸张手法,具有现实风格”,有两个错误:一是扩大范围,原文“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不做细部描绘,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夸张手法”只是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的特点,并不能代表所有瓦当;二是瓦当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不是现实风格,原文“瓦当
8、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莎士比亚传在英国中部、伦敦西北面的沃里克郡,有一个普通的小镇,名叫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就是诞生在这个小镇上。7岁那年,莎士比亚进了镇上的文法学校。除了在学校读书以外,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茂密荒凉的亚登森林从北方一直伸展到斯特拉特福镇周围,莎士比亚在童年时就听说过有关这个森林的许多故事。后来,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这部喜剧里特别提到故事里的英雄罗宾汉。莎士比亚在童年的时候还听过一些可怕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到有几个极其丑陋的巫婆,她们能预言人的未来。后来,莎士比
9、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地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1575年7月,伊丽莎白女王到离斯特拉特福镇不远的肯尼沃斯城堡做客,欢迎仪式上,许多人装扮成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牧神、海神、河神和其他各种神怪,走在游行的队伍里。11岁的莎士比亚也见到了这次欢迎仪式的盛况。当时英国已经有不少流浪的剧团多次到过斯特拉特福镇。少年时代的莎士比亚有很多机会观看戏剧演出;少年莎士比亚对演戏很感兴趣,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后来他在戏剧哈姆莱特里满怀亲切之感地描写了流浪剧团的演出情况。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代,那个时代的精神是进取的、开放的,许多年轻人都不安于现状,想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莎士比亚也正是
10、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离开他的故乡小镇,到外面的世界去寻找更多更大的发展机会的。1587年左右,莎士比亚来到伦敦,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15901600年)以写历史剧、喜剧为主,有9部历史剧、10部喜剧和2部悲剧;第二时期(16011607年)以写悲剧为主,写了3部罗马剧、5部悲剧和3部“阴暗的喜剧”或“问题剧”;第三时期(16081613年)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莎士比亚已经逝世300多年了。几百年来,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赞扬过莎士比亚,历代的大作家们几乎都将莎士比亚视为不可逾越的艺术高峰。他们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不朽的。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
11、琼生评价他:“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17世纪英国伟大的诗人、一个真正的清教徒弥尔顿也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17、18世纪的一些古典主义作家,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到了19世纪,莎士比亚更是风靡全欧洲。雨果、司汤达等人在与古典主义做斗争时,都高举莎士比亚的大旗。18、19世纪的许多大作家如伏尔泰、雨果、屠格涅夫、罗曼罗兰等都曾或多或少地对莎士比亚作品进行模仿,在作品中留下了莎士比亚的影子。到了20世纪,莎士比亚在国际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更加突出,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莎学批评流派和令人眼花缭乱的莎剧舞台艺术。心理学、
12、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新兴的学科都以莎士比亚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使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价值。现在全世界有众多的莎学研究机构,每年都会举行世界性的莎士比亚研究会议,全世界还有各种研究莎士比亚的专刊,莎士比亚图书馆等。在电影和电视出现以后,莎士比亚的戏剧更是不断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不朽的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总体上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把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精神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性的某些本质特征。莎士比亚的创作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真实性是他遵循的根本原则。莎士比亚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源于
13、生活的材料写进作品,必然会唤起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又是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相结合的。他常常以诗人般的激情,抒情的笔调和浪漫的风格,歌颂人文主义者理想中的社会和人际关系。这一点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尤为突出。莎士比亚把现实的世界与幻想的世界相对照,以此鼓励人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摘编自莎士比亚传)相关链接:莎士比亚独自来到伦敦后,最初是给到剧院看戏的绅士们照料马匹,后来他当了演员,演一些小配角。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
14、“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下。(莎士比亚的故事)莎士比亚曾说:“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奋斗一生,可永远长眠。”“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我没有路,所以不需要眼睛;当我能够看见的时候,我也会失足颠仆,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莎士比亚经典名言)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A)A莎士比亚从小除了接受学校教育外还广泛接触到校外生活,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这为他以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B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描写的三个巫婆的形象就是他童年时听说过的非常可怕的故事中能预言人的未来的极其丑陋的巫婆。
15、C莎士比亚受到许多赞扬,古典主义作家德莱顿、蒲柏等人都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D莎士比亚曾在少年时代多次观看流浪剧团的戏剧演出,他对演戏很感兴趣,这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解析】B项,曲解文意,原文中只是说“后来,莎士比亚在悲剧麦克白中生动描写了三个巫婆的形象”。这三个巫婆的形象与他听到的童年故事中的巫婆形象并不是完全相同的。C项,忽视了文中括号里的内容。原文,“如德莱顿、蒲柏等人不得不赞美莎士比亚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德莱顿语)”。所以,“有一颗通天之心,能够了解一切人物和激情”是德莱顿语。D项,曲解文意,错在“这是
16、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并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文中说“也许这正是他把毕生贡献给戏剧的最初的原因”。故选A。5文中说“少年时代留给莎士比亚深刻印象的还有许多其他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具体指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7分)【答案】_古老森林及相关故事;一些可怕的故事;女王欢迎仪式的神话色彩;流浪剧团的演出。_6莎士比亚为什么能成为不朽的大家?请结合材料分析探究其原因。(8分)【答案】_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少年时,见闻丰富,进入社会后从事过多种平凡的工作,积累大量生活素材;对戏剧充满浓厚兴趣;自强自立,面对冷嘲热讽矢志不渝;勤劳一生可得永眠;有良好的时代氛围,在进取、开放的文艺复兴时代,受到较好的熏陶
17、。_二、古代语文阅读(41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戴若思,广陵人也,名犯高祖庙讳。若思有风仪,性闲爽,少好游侠,不拘操行。遇陆机赴洛,船装甚盛,遂与其徒掠之。若思登岸,据胡床,指麾同旅,皆得其宜。机察见之,知非常人,在舫屋上遥谓之曰:“卿才器如此,乃复作劫邪!”若思感悟,因流涕,投剑就之。机与言,深加赏异,遂与定交焉。若思后举孝廉,入洛,机荐之于赵王伦曰:“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伦乃辟之,除沁水令,不就,遂往武陵省父。时同郡人潘京素有理鉴,名知人,
18、其父遣若思就京与语,既而称若思有公辅之才。累转东海王越军谘祭酒,出补豫章太守,加振威将军,领义军都督。以讨贼有功,赐爵秣陵侯,迁治书侍御史、骠骑司马,拜散骑侍郎。元帝召为镇东右司马。将征杜弢,加若思前将军,未发而弢灭。帝为晋王,以为尚书。中兴建,为中护军,转护军将军、尚书仆射,皆辞不拜。出为征西将军,加散骑常侍。发投刺王官千人为军吏,调扬州百姓家奴万人为兵配之,以散骑常侍王遐为军司,镇寿阳,与刘隗同出。帝亲幸其营,劳勉将士,临发祖饯,置酒赋诗。若思至合肥,而王敦举兵,诏追若思还镇京都,进骠骑将军。寻而石头失守,若思与诸军攻石头,王师败绩。若思率麾下百余人赴宫受诏,与公卿百官于石头见敦。敦参军吕
19、猗昔为台郎,有刀笔才,性尤奸谄,若思为尚书,恶其为人,猗亦深憾焉。至是,乃说敦曰:“周豈页、戴若思皆有高名,足以惑众。公若不除,恐有再举之患,为将来之忧耳。”敦以为然,又素忌之,俄而收若思而害之。若思素有重望,四海之士莫不痛惜焉。贼平,册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简。选自(晋书戴邈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B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
20、忠允之言/以人而废。C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D伏见处士广陵戴若思/清冲履道/德量允塞思理/足以研幽/才鉴足以辩物/诚东南之遗宝/宰朝之奇璞也/惟明公垂神采察/不使忠允之言/以人而废。【解析】根据专有名词先断句,“处士”指为当官的高洁之士,“广陵”是籍贯,表明“戴若思”的身份,都是在介绍戴若思,不能断开。故排除A、B两项。其次根据句式对称原则,“足以足以”对应“思理足以研幽”和“才鉴足以辩物”,构成对称句式,不应该断开。故排除D项。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218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