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成语故事二则 湘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成语故事二则 湘教版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成语故事
- 资源描述:
-
1、6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燕、姿、势、聚、耻”5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对燕国少年和河神的看法。3.理解成语故事,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难点】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具学具】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课课测评学生用书,学生收集成语故事。【授课类型】新授【教学方法】教师:读议法。学生:自读、讨论、归纳法。【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邯郸学步的意思,用能用自己话谈感受。【教学过程】一、介绍导入。(课件出示成语介绍)成语是我国古代劳
2、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第6课,学习两则成语故事。(板书课题:成语故事二则)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板书课题:邯郸学步)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连贯,找出文中的生字词。2.指名分段读课文。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4.教师点拨:(课件出示)这则故事讲了一个燕国人不辞辛苦来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给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三、再读课文,学习
3、字词。1.再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2.自学字词,注意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联系课文理解意思。3.交流识字方法。3.教师检测点拨。(1)字音:(课件出示生字)“燕、姿、势、耻”4个字都是整体认读音节,“聚”的韵母是“”,不是“u”。“姿”是平舌音,“势、耻”是翘舌音。“燕”是多音字,在课文中读第一声,不读“yn”。(2)字形:联系已学过的熟字记忆。“燕”下面的“四点底”要舒展开来,托住整个字,以保持字的稳定与平衡。“姿、势、聚”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是左右结构,要合理安排;“聚”字笔画较多,上面是“取”,下面部分有六画。“耻”是左右结构,左边是“耳字旁”,一“横”变成“提”。(3)
4、字义:联系上下文或找近义词理解。四、学习课文。1.教师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思考:(课件出示问题)少年为什么要去邯郸学步?少年在邯郸怎样学步?最后结果怎样?2.学生自由讨论思考,师指导明确3.学生自由交流:(课件出示)少年错在哪里?4.师总结:少年一味地机械地模仿别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与本领。5.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课件出示:“邯郸学步”比喻生硬地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五、课堂小结。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成语故事在生活中有哪些事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故事望洋兴叹,学会正确看待自己。【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听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