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外国名人墓碑上的中国风.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外国名人墓碑上的中国风 文摘 社会 外国 名人 墓碑 国风
- 资源描述:
-
1、外国名人墓碑上的中国风在西方各国拜谒墓园,有时能发现墓碑上有汉字的痕迹。这表明逝者生前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尊重。美国作家赛珍珠(18921973),一生以中文作为母语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包揽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性。赛珍珠出生不久就随父母来华,在苏赣等地生活工作了近40年,熟谙中国文化。她将水浒传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一个用英文翻译这部巨作,引起西方世界的强烈反响。最值得一提的是,赛珍珠凭长篇小说大地勇夺普利策奖、诺贝尔奖,这部小说以中国农民的真实生活为题材,是她在南京边教学、边创作完成的。赛珍珠1973年逝世后,墓碑上只用中文镌刻“赛珍珠”三个字。她对中国的
2、爱恨情仇,永远凝固在这银钩铁划的三个汉字中。在美国西雅图一个静谧墓园里,长眠着犹太裔汉学家埃尔温赖夫勒(19031965)。他的墓碑上,用钟鼎文刻着一行汉字:“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此句典出论语,是子贡向孔子请教时说的话,寄托了埃尔温赖夫勒的家人和学生对他的深切缅怀。埃尔温赖夫勒汉名为罗逸民,生于奥地利,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居住在上海,后移居美国。他一生精研中国文化,学贯西中,曾在上海多所高校任教,参与编撰德华标准大字典,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前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也对论语情有独钟。他的黑色墓碑镌刻一幅汉字对联:“诚意格物心宽体胖、孜孜不倦教学相长”,横批是“不愠”,洋溢着浓浓的儒家情怀
3、。“不愠”二字是阿列克谢耶夫的书斋名,典出论语中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句。阿列克谢耶夫晚年不愠不喜,确有宠辱不惊的君子风范。除了阿列克谢耶夫,喜欢“墓碑中国风”的俄罗斯汉学家不在少数。俄国18世纪的传教士雅金福比丘林,晚清时来中国游学传教,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他的墓碑刻有“无时勤劳垂光史册”八个汉字,第一个把中国风“吹进”俄国墓园。再比如,克里夫佐夫(19141979)的墓碑上刻着“忠贞苦学”,弗季霍米罗夫(19291989)把汉字“爱敬孤洁”写入墓志铭,这两人都是苏联时代的汉学家。最有意思的要数彼得罗夫(19071949)的墓碑,上面只留下一个大大的汉字“梦”。据说他自视有贾谊之才,却郁郁不得志,早逝时还只是个小小的讲师。这个“梦”字,或许是他对一生怀才不遇的无奈喟叹。说到俄罗斯墓园里的“中国情结”。还有一个人值得一提,她就是卡佩娜谢安娜。谢安娜本是德国人,丈夫是我国国际主义战士谢唯进。他们俩长期在西班牙、苏联从事革命工作,谢唯进于二战初期回到中国,谢安娜则一直留在苏联从医。她的墓志铭上刻有一句汉字口号:“全世界是我们的家乡”,凸显了这位国际主义女战士的革命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一单元口语交际:转述(教学课件).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