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家国天下 6《朱子语类》三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 资源描述:
-
1、朱子语类三则(50分钟52分)一、基础过关(2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别求书看别:另外B.只恁昏塞不通恁:这般,如此C.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D.试自睹当自家当:理当【解析】选D。D项,当:副词,相当于“本”“此”。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解析】选D。A项,“之”,代词,书;代词,人心。B项,“于”,介词,表对象;介词,表比较。C项,“为”,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D项,“以”,都是介词,把。3.对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
2、人欲/B.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C.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D.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解析】选C。原句标点参考:此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4.下列文学常识陈述有误的一项是()A.朱熹字元晦,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B.“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在朱子看来,“天理”指的是心之本然;而“人欲”指
3、人生存发展的欲望。 C.封建社会的“圣人”是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到人类最高最完美境界的人。有时也专指孔子,有时也指封建君主。D.“君子”有多重意义。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有时也指对人的尊称。【解析】选B。朱子所说的“人欲”指那些超越延续生存条件、追求美好物质的欲望。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须读到爱不释手,才能见真味。略知其义,不能得真味。只要提神醒志,天天用心,就能够穷得义理。B.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平常遇事时,人们也知道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但到做事时却不知“克己”。因为天理如大路,人欲如小路。C.第二则选文作者认为要存天理
4、,平常遇事,一定不能轻易放过,必须先明理。D.第三则选文作者认为读书有“为义”而读和“为利”而读之分。为义而读书便是入圣贤之域,存天理;为利而读书,便是趋向愚、不肖之途,流于人欲。【解析】选B。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盖人心之灵,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4分)译文:_(2)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4分)译文:_【解析】第(1)句,应正确译出“灵”“愈”等文言实词和“之”“则”等文言虚词的含义。第(2)句,应正确译出“为”“学”“路”“头”等词语的含义。答案:(1)人心的性灵,由天理所决定,勤于用心则更加明白事理。(2)大凡研究学问,必
5、须分个内外,这便如生与死的区别!7.(2020湖南高二检测)下列各句都有一处表达不恰当,找出每句的错误并改正。(4分)(1)我们荣幸地聘请您为我校文学社顾问,请您慨允,文学社于本月28日隆重成立,希望您准时出席,并多加指导。(邀请函)(2)我是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在此,冒昧地向贵公司毛遂自荐,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定会敬谢不敏。(自荐书)(3)鄙人闲暇之时,常读诗书,偶有习作,但瑕疵颇多,现奉上拙作,请您指教,盼您改一改并不吝赐教。(书信)(4)任何文化遗产在文化诞生之初都体现出人们对艺术、文明的蓄意追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任何破坏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演讲稿)答: _【解析】(1)句,“准
6、时出席”错,“准时出席”多用于通知里,用在邀请函里语气生硬,不得体,应改用“届时光临”;(2)句,“敬谢不敏”错,“敬谢不敏”多作推辞做某事的婉辞,用在应聘的自荐书里不得体,应改为“全力以赴”“倍加珍惜”等;(3)句,“改一改”错,这是书信,句中“鄙人闲暇”“偶有习作”“奉上拙作”等用的是书面语,应保持语体一致,“改一改”是口语,应改为“斧正”,“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辞;(4)句,“蓄意”错,“蓄意”的意思是居心,存心,含贬义,句中用来形容对文明的追求,感情色彩不符,应改为“刻意”,“刻意”指用尽心思去做,中性词。答案:(1)准时出席届时光临(2)敬谢不敏全力以赴、倍加珍惜等(3)改一改
7、斧正(4)蓄意刻意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4分)8月30日,一款名叫“ZAO”的AI换脸软件上架,一夜之间收获了100万+的用户量,迅速登上微博热搜。这款换脸软件号称“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将用户所上传的照片,置入平台上用户所选择的影视片段之中,实现用户与“明星”的大换脸。在迅速刷爆朋友圈的同时,“ZAO”也遭受了众多质疑。人们担忧个人隐私、支付安全、产权等是否会遭受侵犯,以及一旦被滥用是否会引发诈骗风险等问题。(1)请给上述新闻拟个标题。不超过10字。(2分)答: _ (2)针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质疑,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2分)答: _答案:(1)爆红换
8、脸软件引众忧(2)示例:AI换脸技术需正确引导。虽然它以低门槛的技术满足了网友猎奇、美颜和娱乐等需求,但也可能侵犯肖像权和隐私权,造成信任危机,甚至引发网络诈骗。因此,要理性对待。二、阅读拓展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郑大夫)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9、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摘编自春秋左氏传襄公)【注】子产:公孙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子大叔:游吉,字子太叔(即“子大叔”),又称“世叔”,春秋时期郑国正卿。公孙挥:字子羽,春秋郑国人。材料二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诸侯靖兵,好以为事。行理之命,无月不至。贡之无艺,小国有阙
10、,所以得罪也。诸侯修盟,存小国也。贡献无及,亡可待也。存亡之制,将在今矣。”自日中以争,至于昏,晋人许之。既盟,子大叔咎之曰:“诸侯若讨,其可渎乎?”子产曰:“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数月而卒。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仲尼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摘编自春秋左氏传昭公)【注】艺:极限
11、。狎:轻慢。取:同“聚”。萑苻(hun f):泽名,郑盗贼聚集处。慢:怠慢。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B.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C.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D.及盟/子产争承曰/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也
12、/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解析】选 A 。 本题中“及盟”是时间状语,要单独成句,可排除B、C;“天子班贡”主谓宾结构完整,可排除C、D。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国,即“诸侯国”,广义上指封建时代及其以前人类文明时期共主(天子、皇帝)对其家族、功臣给予的封地。B.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C.社稷,即土谷之神。君主祭土地和五谷神来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后用“社稷”代指国家。D.子,即先秦“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文中的“子”是对“子大叔”的简称,不属于五等爵位之列。【解析】选D。 D项,“子是
13、对子大叔的简称”错,文中是对对方的尊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产以民为本,开放言路。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却建议保留,认为百姓的议论有利于为政者修改完善治理方案。B.子产忠诚许国,不避流言。子产推行改革,按丘征收赋税,引起国人指责,子产认为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会改变。C.子产修盟诸侯,不辱使命。子产认为贡赋没有极限,小国难以满足要求,从而据理力争,最后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D.子产为政灵活,宽严相济。子产在毁乡校问题上坚持保留乡校以倾听百姓观点,而在丘赋问题上,却绝不纵容百姓,坚持法度。【解析】选C。 C项,“周天子不得不同意提议”于文无据。12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4分)译文: _(2)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4分)译文: _答案:(1)况且我听说做好事的人不改变他的法度,所以能够有所成功。百姓不可放纵,法度不可改变。(2)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和(的政策)使民众服从,其次不如用严厉的政策。火猛烈,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 13.结合材料一,思考子产为政鲜有败事的原因,并简要说明。(3分)答: _答案:任人为能;多方咨询,广泛询问。附【译文】材料一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396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