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 桐城市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质量 检测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危乎高哉危:危险B. 可以横绝峨眉巅绝:越过C.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凋谢D.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把守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西当太白有鸟道B. 朝避猛虎C. 砯崖转石万壑雷D.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距离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B. 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指七言诗C. 寻声暗问弹者谁 暗:这里是“悄悄”的意思 渚清沙
2、白鸟飞回 渚:岸边D. 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徒,空却坐促弦弦转急 坐:坐下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 暮去秋来颜色故C. 铁骑突出刀枪鸣D.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5. 下列语句的句式类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B.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C.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D.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违农时 违:耽误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C. 谨庠序之教 序:秩序D. 谷不可胜食也 谷:泛指粮食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3、不爱珍器重宝 爱:喜爱以致天下之士 致:招纳B. 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 制:控制追亡逐北 北:溃败(的军队)C. 铸以为金人十二 以为:把制成 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D.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抵抗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排列座次8. 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蔺相如固止之 固:本来B. 臣请就汤镬 就:接近C. 不如因而厚遇之 遇:招待、款待D.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引:牵、拉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神话传闻写出蜀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句子是:“ _ , _ ”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的
4、句子是:“ _ , _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_ , _ ”生动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_ , _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_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 _ ”,掂起脚极目远望,也“ _ ”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_ , _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 _ , _ ”(琵琶行)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距否女弹
5、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 _ , 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伶俜(png):流离失所。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首联通过环境的“清”“寒”,烘托心境的悲凉。未写“独宿”而先写“独宿
6、”的氛围、感受和心情。 B前两联写“独宿”之景,而情含景中。后两联则就“独宿”之景,直抒“独宿”之情,“风尘”句紧承“永夜”句、 C“关塞萧条行路难”,作者的思家之情有增无已,因为他还是没有办法回到洛阳。 D尾联照应颔联,虽写“栖息一枝安”,但仍然是为他辗转流离苦闷。诗人当时境遇凄凉,十年飘泊辗转,诗风沉郁。有评论赞誉这首诗的颔联“景中有情,万古奇警”。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对此联进行简要赏析。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1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
7、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
8、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 !”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
9、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B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C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D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
10、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文中指楚、魏二国国君。 B相国: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的最高长官,也称宰相、丞相。 C金:指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后来为货币的代称。文中指钱财。 D斗:中国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也指盛粮食的器具,酒器。文中指一斗米做的饭。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赵括在被困之时,贪生怕死,只派出精兵锐卒作战,但最后还是被秦军射死了。 B长平之战后,秦军又包围了邯郸一年多,几乎就要攻陷城池,等到楚国和魏国的救兵来了,秦军才离去。 C廉颇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他。等到他被重新任用
11、为将军,门客们又回来了。廉颇就生气地把这些趋炎附势之徒赶跑了。 D赵使者因为接受了郭开的贿赂,所以在见过廉颇之后,回报赵王时说的话完全不符合其见到的实际情况。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12. 写作( 1)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2)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你们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你们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赴武汉考察防疫工作时致言( 3)在全人类之中,凡是坚强、正直、勇
12、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贝多芬( 4)“如果英雄意味着个人主义,那么我认为不需要。如果英雄意味着觉醒,意味着伟大,那么我认为迫切需要。”-“知乎”网友他们主动请缨,迎战风雨;他们临危受命,迎难而上;他们答谢时代,行为世范。沧海桑田,人类或同担苦难、或共享幸福,而他们,却是中流砥柱,如一位老者在川上历经着一幕幕。读了以上四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假设你是高三学子、高三语文老师、校园防疫人员、高中校长等角色,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百年前
13、,京张铁路打破了国外对中国人不能自建铁路的 ;百年后,我国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零件是否老化、路基是否沉降、照明是否损坏,工作人员都能 。京张高铁的智能化运营为旅客通行提供了更 服务。乘客到站后,智能机器人可以贴身导航、搬运行李;有了智能系统,乘车流程也大大简化,乘客可通过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化运营、智能化服务,大大 了行车安全性与乘车舒适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紧握詹天佑百年京张的接力棒,中国高铁正在续写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依次填入文中
14、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断言一目了然人性化提高B预言一目了然个性化增加C预言了然于胸人性化提高D断言了然于胸个性化增加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它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B它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C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被誉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 D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保障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成为中国铁路技术的集大成者。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5、_ A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借助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B京张高铁应用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为沿线实时“体检” C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可帮助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 D基于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京张高铁为沿线实时“体检”14. 下面文字是一则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够准确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全体市民要以实际行动来保护野生动物,尽量拒绝食用野味,不近距离摸野生动物,不干扰野生动物休息。万一发现非法捕猎、售卖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应立即向执法部门通报。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生态意识
16、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念,表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尊重生命等。如果人们缺少生态意识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淡漠,_。可以说,人们缺乏生态意识、特别是缺乏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是现代生态问题的一个深层次根源。生态责任意识要求人们具有履行生态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_,才能明确对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担当。要让生态责任意识成为全体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_,使正确的生态正义感、生态荣辱感、生态亲和感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遵循。此外,还要在全社会倡导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守护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态伦理,促使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危:高。译文:“
17、危乎高哉”中连用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表示强调,意思就是“太高了”。如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楼”,是高楼的意思。 B译文:能够来越过峨眉山的顶峰。 C译文:让人听到之后使人的脸色凋谢(变了脸色,指害怕)。 D译文:一人把手关隘,千军万马来了也不能攻占。 故选:A。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理解,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一词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文言实词解题技巧: 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2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
18、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3语法分析法。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判断该词在文中的语法成分,从而确定词性。2.【答案】C【解析】A名词作状语,向西; B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C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转动; D名词作状语,向上; 故选:C。本题考查辨析古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词类题型,首先要熟记课本中的例子,同时还要掌握各词类活用的特点,举一反三。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3.【答案】C【解析】A译
19、文:连着山峰距离天空不到一尺。从紫台离开直通向塞外沙漠。 B译文: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落下。译文:于是做了这首长诗,拿这首歌赠送给她。 C译文:寻着声源悄悄问弹琵琶的是何人。渚: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并不是岸边。译文: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D译文:用手抚摸着胸膛空长叹息。退回去坐下拧紧琴弦拨出急促的声音。 故选:C。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辨析,学生应重视课本所学,加强识记和累积,熟练掌握120个常见实词,重点关注一词多义实词古今差别大的义项,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文言实词解题技巧: 1语境推断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因为上下文语境是相对稳定
20、的。 2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课文中大多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3语法分析法。根据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判断该词在文中的语法成分,从而确定词性。4.【答案】D【解析】A“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突出”,古义为“冲出”,今义为“超过一般,使超过一般”D“钩连”,古今含义相同,沟通相连故选D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
21、确定其准确含义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课文迁移一般情况下,在中学阶段要学近百篇传世佳作,从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这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一笔重要财富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古今异义词积累: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5.【答案】D【解析】例句: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译文:我们这些人都会被俘虏的。A
22、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于上青天难”,译文:蜀道难走啊,比上青天还难。B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嗟尔远道之人为胡乎来哉”,译文: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来这里呢。C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尝学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译文:曾经向穆、曹两个秀才学习琵琶。D被动句,没有标志词,译文: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故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式。由于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古代汉语中存在于现代汉语整体不同或有局部差异的非一般句式,就是所谓的文言特殊句式。它包括被动句、省略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要解答此类型的题,要在积累的基础之上,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找出句子与现代汉语句子的差别所在
23、,即可确定。宾语前置。疑问代词“曷”、“胡”、“恶”、“焉”、“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1、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装)译:现在在哪里呢?(赤壁赋)2、而又何羡乎?-(何羡是羡何的倒装)译:又羡慕什么呢?(赤壁赋)3、大王来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装)译: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鸿门宴)6.【答案】C【解析】A正确; B正确; C序:学校。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D正确。 故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理解文言
24、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7.【答案】C【解析】A爱:吝惜。译文:不吝惜珍贵的宝物和富饶肥沃的土地; B制:统领、统率。译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 C正确; D抗:匹敌。译文:不能和九国的部队抗衡。 故选: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25、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8.【答案】A【解析】A固:坚决。译文: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语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
26、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9.【答案】【小题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小题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小题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小题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小题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小题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小题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小题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小题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解析】故答案为: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重点字:凫)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砯) (3)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7、(重点字:樯橹)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戈)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重点字:皆) (6)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重点字:臾) (7)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重点字:作)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重点字:遮) (9)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0.【答案】【小题1】D【小题
28、2】【解析】(1)D应是“尾联照应首联”,照应首联中的“独宿”。 (2)颔联“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写了诗人“独宿”时所听到的,看到景象。其中“悲自语”“好谁看”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悲伤和愤怒的思想情感。从景与情的表达技巧看,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答案: (1)D (2)颔联写诗人“独宿”的所闻所见:长夜的角声倾诉着乱世的悲凉,却无人倾听;中天的明月无限美好,却无人欣赏。诗人借长夜的角声,中天的明月烘托出孤寂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独难耐、沉郁悲愤的复杂心情。 译文: 井畔梧桐在秋夜的风中抖动,只有蜡烛残光照着孤单的我。长夜里号角声悲壮似在自语,天空中的月色虽好谁与我共赏。光阴荏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46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