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篇目(一) 《论语》十二章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5课 篇目一 论语十二章 WORD版含解析 2021
- 资源描述:
-
1、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百家争鸣: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领略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1.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2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3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的论说方法,体会其妙处。4学会准确审题,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文章。单元寄语先秦思想的价值先秦诸子之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尤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更大,在某种意义
2、上,它们为中国社会结构提供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传统知识分子人格与生存方式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对诸子百家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思想的把握。在社会理想方面,儒家认为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与现代社会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墨家提倡节用、兼爱,国家提倡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政策也同样体现了墨家的思想;法家的主旨是以法为本、以法为教,社会主义中国提出构建法治社会,依法治国,这些都体现着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人与社会,即个人与群体关系方面,儒家提倡入世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提倡无为观,注重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墨家强调对社会的义务,提倡兼
3、爱,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无不体现着他们的思想。通过个体价值的实现,将个人与社会、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建设个人道德准则,以个体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稳步向前。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更是深刻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和为贵”,“和”具有最高的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在与人相处时相互忍让,保持克制,与人为善,推己及人。这些思想已经深刻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基因里,时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诸子百家的思想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骨血里,现代社会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时都充分运用了他们的思想。先秦诸子的文化精神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并对其发展模式起决定性作用。第5课篇目(一)_论语十二章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4、孔子的一生都在追寻,追寻那个可以理解他主张的君主,他就像一个推销员,在推销早已过时的产品。然而,他依然努力前行,就像一个蜡烛,试图用他那微弱的“仁”“爱”之光来照亮这个黑暗的世界;就像一艘航船,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扬帆远航!1.了解儒家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4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
5、念来教育学生。被后人尊称为“圣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被尊为“亚圣”。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灵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二、典型事迹孔子相师史记记载,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
6、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为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地化解了。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和蔼地对项橐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不耻下问。”三、孔子思想1道德学说孔子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他创立了以性善论为基础,以立人极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整思想体系。2政治学说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
7、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3经济学说孔子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4教育思想孔子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情境活动有人说,孔子不但是中国古代的圣人,而且是穿越时空的英雄。请你根据对孔子的了解,以“孔子是英雄”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精彩文字,谈谈你对这位“英雄”的看法。答:参考答案:孔子是英雄孔子,你虽为一介布衣,却成就了一段亘古未有的人生传奇,使得儒家经典流传千年。你是我心中真正的
8、英雄!“英雄”这两个字不仅仅是指在战场上战死或是为国牺牲一切的人。“英雄”真正的定义应是推动历史进程的人。孔子,你无愧于“英雄”这两个字!你推崇的仁爱仁义的思想,以仁爱化解万物的力量使中国度过了多少苦难,走过了多少沧桑,锤炼出了多少流传至今的中华美德与道德准则。在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创文明城市,做礼貌市民”,不仍是你仁爱礼义主张催生的精神文明的亮丽之花吗?资讯概览一、背景介绍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持己见各有其侧重点,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
9、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思想交流碰撞,展开了激动人心的“百家争鸣”局面。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二、时代大事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形成了以儒家、墨家、道家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2周游列国公元前497年,孔子因与“三桓”长期以来的矛盾,被迫离开鲁国
10、,带领学生到其他国家谋求生路。史称“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家。孔子周游列国前后共14年,主要从事讲学、著述、做官、定春秋、赞易等。情境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时代,各诸侯相互征伐,逐鹿天下。孔子以仁爱治天下的主张很难在诸侯国那里得到很好地推行。孔子对此也心知肚明,但他仍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周游列国14年,终以失败而告终。对于孔子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你是怎样看待的?答:参考答案:“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处事态度在任何社会都是应该秉承的。孔子所处的年代,政治不清明,天下无道,举世皆浊,隐者隐遁山林与鸟兽同居。但孔子却认为人与鸟
11、兽不同,即使世事艰难,也应挺身而出,扭转大局,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合乎义理的,没有不尽力为之奋斗的。当今社会,政治清明,时局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良社会现象,我们应始终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参与变革,慨然担当起社会的责任。一、文学常识论语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各章独立成篇,其排列次序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
12、系,只是大致的归类,每一章只有三言两语,简单明了,接近口语,后人称这种简短的形式为语录体。二、文化常识1“六经”孔子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修诗书礼乐,序易,撰春秋。后人将这六部古籍合称为“六经”。2春秋及“春秋三传”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它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由于春秋只是提纲式史书,极为简练,后来就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文白对译文言积累一、重
13、点字音(请给下面加点字注音)1文质彬彬(bn)2.弘毅(hng)3自省(xng) 4.譬如(p)5一篑(ku) 6.迩之事父(r)二、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可谓好学也已“已”同“矣”,句末语气词,不译2知者不惑 “知”同“智”,聪明如何辨析通假字含义“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通假字大致有通用字、假借字、古今字三类。例通用字“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知”同“智”。假借字“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中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
14、它和“早晨”的“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早”的假借字,“蚤”同“早”。古今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没有联系的,为了方便起见,课文中对于通假字和古今字,都用“同”表示。由于通假字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对它的辨析和判断,也是有一定技巧的。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的词义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就通顺,那么可以考虑“A”同“B”。如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中“景”如果理解成“
15、景物”“景色”等,句子意思都不通顺,那么,可以考虑“景”可能是通假字。“景”同“影”。字音分析法同音、近音通假的情况比较多,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反”同“返”,读音相同。再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同“无”,属于近音通假。再有就是变音通假,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就属于变音通假。从字音角度分析,可以迅速辨别通假字。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着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声符。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中的“材”同“才”,本字“才”是通假字“材”的声符。三、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古今异义中的古义)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古义: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的样子。今义:形容气质温文
16、尔雅,行为举止端正。2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年幼的人。四、词类活用(根据提示解释词义)(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1)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内:在内心2名词作动词请事斯语矣 事:从事,实践(二)动词活用朝闻道,夕死可矣 死:为而死(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见贤思齐焉 贤:贤能的人2形容词作动词就有道而正焉 正:匡正五、重点实虚词(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喻(1)君子喻于义 知晓,明白(2)故作书以喻意(淮南子) 告诉,使人知道2质(1)质胜文则野 朴实,质朴(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质地,底子(3)黯数
17、质责汤于上前(史记汲郑列传) 质问,问(4)燕太子丹质于秦(战国策) 作人质3文(1)文胜质则史 华美,文采(2)蝮蛇多文(论衡言毒) 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纹”(3)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论语子罕) 文化,包括礼乐典章制度(4)为情而造文(文心雕龙) 文章(5)文过饰非(史通) 文饰,掩饰4事(1)敏于事而慎于言 事情(2)天下当无事则已(书洛阳名园记后) 事故,变故(3)龙蟠事躬耕(邺中赠王大) 从事,做(4)寡人不佞,不能事父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侍奉5而(1)就有道而正焉 连词,表顺承(2)人而不仁,如礼何 连词,表假设(3)任重而道远 连词,表并列(4)而由人乎哉
18、 连词,表转折6其(1)其“恕”乎 副词,大概(2)请问其目 代词,它的六、文言句式(请根据提示翻译下面的句子)1判断句(1)可谓好学也已。(“谓”可以译成“是”)译文:这就算得上是好学了。(2)克己复礼为仁。(“为”表判断,译为“是”)译文:克制自己的私欲归复到礼就是仁。(3)止,吾止也。(“也”表判断)译文:然而停止了,那是我自己停下来的。(4)进,吾往也。(“也”表判断)译文: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2宾语前置句仁以为己任。(“以”的宾语“仁”前置)译文:把实现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3固定句式人而不仁,如礼(乐)何?(“如何”“奈何”等,怎么办、怎样对待)译文: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563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语文课件-书的性格2_沪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