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9月一轮复习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 2022 届高三 上学 一轮 复习 调研 考试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 2022届广东省高三一轮复习9月调研考 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是一种虚构,它和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现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但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比如,很多人都说,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恩格斯也认为,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所学到的东西,要比上学时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也有很多人把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当作历史书来读。在认识社会、了解时代这点上,文学的意义居然超
2、过了历史。其实,文学中虚构的真实有时比现实的真实更鲜活,更可靠。中国过去一直否认小说的地位,把小说视为小道、小技,显然是一个文学错误。 那些现实中的材料、物证,都是速朽的,经由虚构所达到的。理、精神的真实,却可以持续地影响后世。曹雪芹生活的痕迹早已经不在了,但他创造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现在读起来还如在眼前,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因此,在史学家写就的历史以外,还要有小说家所书写的历史小说家笔下的真实,可以为历史补上许多细节和肌理。如果没有这些血肉,所谓的历史,可能就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历史是人事,小说却是人生;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
3、历史,就太单调了。历史关乎世运的兴衰,而小说呢,写的更多的是小民的生活史这种生活,还多是俗世生活。俗世生活是世界的肉身状态,它保存世界的气息,记录它变化、生长的模样。所以,以生活为旨归的小说,是对枯燥历史的有效补充。史记也运用了很多文学笔法,来增添历史写人叙事的魅力。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写“霸王别姬”时项羽唱歌的情景,“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是项羽本纪里很著名的一段。项王哭了,怎么个哭法?眼泪是“数行下”,不是一行,是好几行往下流,旁边的将士也跟着哭,哭到什么程度呢?连脸都仰不起了。画面感多强啊,但这不是历史,而是文学。 历史的真实有时需要借助文学的真实来强化。
4、读历史著作,可以认识很多历史人物;读文学著作,也可以结识很多文学人物。有一些历史人物,当时很重要,但没有文学作品对他的书写,慢慢就被世人淡忘了;相反,一些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甚至无关历史大势的人物,因为成了文学人物,一代代相传,他反而变成了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陶渊明,一个小官,对当时的社会进程可谓没什么影响,但因为文学,他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早已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了。 文学把历史的真实放大或再造了,即便世人知道这是文学叙事,也还是愿意把它当作信史来看。而更多的文学人物,历史上查无此人,完全出自作者的虚构,可由于他们活在文学作品里,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也就成了历史人物了。比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虚
5、拟人物,但读完祝福你会觉得她比鲁迅的夫人朱安还真实。祥林嫂的悲哀和麻木,被鲁迅写得入木三分,之后我们只要在生活中遇见类似的人,自然就会想起祥林嫂,甚至会直接形容一个人“像祥林嫂似的此刻,在很多人眼里,祥林嫂已不再是文学人物,而成了历史人物。 看红楼梦,就更是如此了。像贾宝玉、林黛玉这样的人物,谁还会觉得他们是虚构的呢?一旦理解了他们的人生之后,你就会觉得他们在那个时代,是真实地爱过、恨过、活过的人。由此可见,文学所创造的真实,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也成了我们精神中的一部分。这就是文学历史化的过程,文学不仅成了历史,而且还是活着的历史。 (摘编自谢有顺小说中的心事) 材料二: 我也常在
6、写小说时把背景设置在某些久远的年代,比如檀香刑。我的家乡山东高密,在清朝末年曾发生过德国人把青岛变成殖民地,然后在胶东半岛修建胶济铁路的真实历史事件。由于修建铁路迫使老百姓不得不搬迁祖坟,农民孙文遂率领老百姓出来反抗,但最终被清政府和德国军队联合镇压并将其枭首示众。我以这个素材为基础,再加以改编,演绎成长篇小说。 这部历史小说由修建胶济铁路、孙文抗德、高密猫腔和虚构的刽子手这些因素凝合在一起。谈及与当时历史真实的相符程度,我也很难确定,因为我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会查阅很多资料和照片,通过这些方式努力得到当时真实情况的验证。历史题材与其他题材的小说不同,作家在写作前需要为历史事实做案头的准备工作
7、。作家的心理推断力非常重要,如果某些情节明显是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强加于古人,这样的历史小说便无法令人信服。 既然作家是活在当下的人物,那么写历史题材的小说必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真实的历史状况与作家主观想象之间的矛盾。作家写历史小说,要千方百计让自己的主观想象能跟那个时代的人的想象一致起来。作家的创作还要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然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对时代的想象,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但历史事件在口头传述与文本记载中,作者的想象与主观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史记项羽本纪里写“乌江自刎”,项羽在乌江边上自言自语,怨天尤人,这样的情景司马迁是如何得知的?所以在以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创作
8、中,作家的虚构和想象也会很多。 (摘编自莫言文学中的历史和真实)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重事实、物证、考据的历史观相比,小说家所创造的历史景观有着巨大的不同,它是一种虚构。所以,按正统的历史观念,小说家言是不可信的。 B我们不能忽视小说的地位,经由虚构所达到的心理、精神的真实影响深远。曹雪芹创造的人物以及他们经历的幸福和痛苦,现在读起来还如在眼前。 C只有人事没有人生的历史,可能只剩下干巴巴的结论,只剩下时间、地点、事情,以及那些没有内心生活的人物。小说家可以增添历史躯体的血肉。 D一些并不重要的历史人物,因为文学反而变成了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在当时社
9、会毫无地位和影响的陶渊明,现在却是重要的历史人物了。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都认为读巴尔扎克的小说比读同一时期的历史学家的著作更能了解法国社会,而读水浒传却不能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 B很多的文学人物完全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此人,可由于他们活在文学作品里,被写得入木三分,有人把他们当成了历史人物。 C莫言的檀香刑是历史小说,莫言认为历史小说在情节处理上不能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强加于古人,所以作家写作时应该摒弃推断。 D莫言认为,当下的作家在写历史题材小说时必然面临着一些矛盾,其中最大的矛盾在于作家的创作难以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心理需求。3、下列各项中,属于被“文
10、学化”的真实历史人物的一项是(3分) A人间喜剧中的葛朗台 B祝福中的祥林嫂 C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D红楼梦中的林黛玉4、两则材料都列举了史记项羽本纪里的例子,在内容和目的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航海长陆颖墨 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他都会想起那次升国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第一次走出第一岛链,西昌舰是指挥舰。在驾驶舱里,见习航海长林之江很纳闷,听到编队正在突破第一岛链的报告时,舰队司令员肖远并没有
11、像大家一样兴奋,古铜色的脸反而变得凝重。 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林之江在舰艇学院读本科时,肖远是他们的院长。作为第一代航海硕士,半年前他分配到了舰队的航海处当参谋,跟着也是刚当上舰队司令的肖远下过两次部队。 没想到这次出航,他临时调到西昌舰,给航海长当助手。一周前起航,肖远就知道了林之江是舰艇学院第一代硕士,记住了他的名字。在舰队机关里椿之江也许只能“遥望”,而在逼仄的舱室林之江时常能清楚地听到肖远的咳嗽和呼吸声,他开始放松了。昨天早上经过第六海域,林之江兴奋而又崇敬地问肖远,当年海战后游回海岸的故事是不是发生在那儿。肖远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转过头去看着
12、海面。 肖远一离开驾驶舱,林之江赶紧把航海长拉到一边,问肖远为什么不愿意提到那场海战。航海长叹口气,压低声音告诉林之江:那次海战中,肖远在水中挣扎,突然有人喊他,艇长失血过多,很快变得虚弱,他竭尽全力命令肖远,“记住,一定要回去,一定要开上国产的大军舰”。 很长时间里,别人赞扬肖远这段悲壮的历史时,他总是沉下脸说:“能游回岸的海军,算什么海军!”林之江似乎明白了:“他是怪那时我们的舰太小太落后了。” 正沉思间,林之江忽然听到航海长说:“你看!”他顺着指向看去,右侧海面上出现了三艘外国军舰,和编队拉近了距离,像是伴随航行。 舰长参加完会议,来到驾驶舱,正式通知,在出第一岛链后的第一个清晨,在指挥
13、舰西昌舰举行升旗仪式。舰长对航海长和林之江说:“升旗时间就看你们的了。” 因为军舰是向西航行,每航行一段都会变换时差。那么只有精准测算出太阳升起时军舰的到达点,才能在航行中让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那时候我们的军舰出航,靠的还是传统的惯性导航,通过高速陀螺的运转,用牛顿力学原理推算确定军舰的位置,从而把握航向。测算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推算的精确度。 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通过对恒星的勘测,也是一种有效的定位法,可以对惯性测算进行验证。 海面上那几艘外国军舰依然在伴随。航海长郑重地把明天的升旗时间报了上去,很快通知到了各个部门,明天清晨北京时间五点十五
14、分起床,五点四十五分升旗。 熄灯时,有一艘伴航的外国军舰发来信号:“晚安,中国海军。”听到报告,肖远也让西昌舰用灯语回了一个相同的问候信号。林之江特别关注信号员回复。他还特地查看了一下对方刚才发信号的时间,正是这边测定的当地时间九点三十分,舰艇例行的熄灯时间。对方的军舰是装有GPS的,这就印证了我们这边的测量相当准确。想到这儿,林之江有点小小的得意。 回到舱室,林之江命令自己马上睡着。他想到“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句歌词,很快自己就真的“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了甜美的微笑”。 宽大的后甲板上,已经有不少人在列队,水兵的队伍都已经列好了。军乐队在忙着试音,一会儿升国旗时他们要奏国歌。 林之江满头
15、大汗,昨晚对表时,他和航海长对的是北京时间,所以计算今天的时差同样提前了三十八分钟。一个低级错误,意味着要提前半个多小时升旗。 此时东方丝毫没有要日出的意思,他看了一下启明星的位置,更加确定了自己的错误。他又无助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海上,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 林之江心里明白,其实有很多双好奇而又警觉的眼睛,在注视着这边的一举一动,他们肯定有些摸不透中国海军为什么起这么早。 “立正!”值更官一声口令。林之江不由心头一紧。随着这声口令,肖远和编队指挥部领导从左舷大步走上了后甲板。 “稍息!”值更官口令。肖远站到了指挥官的位置,其他人也在各自指定的位置站定。 千钧一发,
16、不能再等了。林之江大喊一声:“报告!”这声报告,像道闪电划破上空,全体在场官兵都很诧异地寻找这道闪电的出处。 “出列!”值更官下达口令。林之江出列,迅速跑到肖远面前,报告自己测算时间上误差三十八分钟。 在场的人都听到了,空气一下子凝固了。肖远背对着东方,那古铜色的脸上在渐渐变弱的星光下看不出表情,这让林之江更加紧张。 肖远沉吟片刻,很快不紧不慢地开口,声音里透出一丝少有的轻松:“嘿,既然起了个大早,就不能赶晚集。”肖远看了一下表,说:“已过去两分钟了,给你三十五分钟,搞一个军乐联奏,全体大合唱,留下一分钟调整,而后奏国歌升旗。” 马上,军乐响了起来,联奏曲第一首按惯例,是人民军队忠于党。跟着肖
17、远,大家都大声唱了起来:“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唱着这首歌,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这么大的事,肖远这么轻轻松松就化解了。 林之江极目远望,月亮在天边的海上,银色的月光洒满甲板,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把目光投到肖远脸上。林之江在肖远的眼角发现一丝闪烁的泪光。 “啊威武的舰队,啊人民的海军,我们骄傲地航行在海上”,伴随着激昂的旋律,联奏结束了。 东方既白,甲板片刻宁静。“敬礼!”值更官口令。 后甲板上所有人都抬起头来,仰望着舰桥上方的主桅杆。国歌响起,庄严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同时,一轮太阳从天边海面上跳了出来,冉冉升起。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林
18、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分秒不差,国旗升到了旗杆顶,迎风飘扬。这时,外国军舰发来了信号:“致敬,精确的中国海军!” 林之江留下来了,在西昌舰当航海长。 (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之江与肖远颇有缘分,在他读舰艇学院时肖远是院长;他在舰队航海处当参谋,跟着舰队司令肖远下部队;这次出航,又相见了。 B.别人赞扬的那段悲壮的历史,对肖远来说,却是不堪回首,那场海战教训深刻,中国的军舰太小太落后了,中国海军亟需发展壮大。 C“满天繁星,北斗星很亮。航海长和林之江马上对着北斗星勘测起来”,这是当时条件下林之江他们唯一能够用到的有效的定位法。 D“银
19、色的月光洒满甲板”,表明时间尚早;“内心充满着不安和愧疚”“他终于鼓起勇气”,写出了林之江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林之江成为一名海军少将,率领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在大洋彼岸每一次升起国旗”,文章采用倒叙手法,先写后发生的事。 B“肖远是西昌舰的老舰长,多次参加过海战,他的许多故事在海军中流传”,交代了肖远过去的一些经历,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C“那三艘外国军舰像睡着了似的,丝毫没有关心这边的反应”,运用比拟手法写出了外国军舰安静的样子,表明人们都在安睡。 D“林之江的眼睛有点湿润”“林之江再也控制不住,任由眼泪哗哗流了下来”,两次描
20、写林之江流泪,但流泪的原因不尽相同。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9、在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过程中,舰队司令员肖远带给林之江不少疑惑与意想不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常山赵云,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备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2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不悦,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十九年夏五月,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将兵溯流克巴东。至江州,破巴郡太守严颜,生获之。飞呵颜曰:“大军既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令
22、左右牵去斫头。颜容止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飞定巴西、德阳。备围城数十日,使从事中郎涿郡简雍入说刘璋。时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与简雍同舆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有删改) 注城,这里指成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B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
23、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C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D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古代行政区域名称,秦朝实行郡县制,郡比县等级高。 B汉室,汉朝。汉高祖刘邦开创大汉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C孤,中国古代王侯自称为孤,也指幼年丧母,这里指前者。 D戎,泛称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这里即此意;还称兵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备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见到常
24、山人赵云,认为他才能出众就真诚接纳他。赵云跟随刘备来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得到重用。 B刘备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诸葛亮出谋划策,建议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与孙权结盟,对内修明政治,对外观察时局变化。 C刘备和诸葛亮情谊日益亲密,关羽、张飞心里不高兴,刘备用鱼水的关系打比方,希望他们不要再说了,但关羽、张飞始终心怀抱怨。 D刘备围困成都几十天,派涿郡人简雍进城劝降刘璋。当时,官吏和百姓都愿意死战到底,但刘璋为百姓着想,于是打开城门,投降了刘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4分) (2)备迁璋于公安,尽归其
25、财物,佩振威将军印绶。(4分)14、张飞为什么没有砍巴郡太守严颜的头而释放了他?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注王缄:苏轼妻弟。此时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后归葬家乡眉山,已经十年。凭:烦请。 传舍: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设法“忘却”过去却难以“忘却”,他尽量控制内心的悲痛却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