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语文沪教版必修1教案:1-3《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 资源描述:
-
1、第三课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教学目标1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对生命本色的感悟,自觉抗拒金钱世故、权势名位等对纯真生命的侵扰,从而充满挚诚地爱己爱人。2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的阅读方法。说明在当今功利化、物质化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日益稀缺。周国平的这篇文章,就如同一剂良药,可以预防学生年轻的心灵受到虚华浮躁的社会风气的熏染。因此,本文的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情感目标的重要性要高于知能目标。而要达成情感目标,又绝不能离开具体阅读方法的引导。离开了有效的阅读方法,脱离了对文本的体验,情感目标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作为说理性散文的阅读,把握关键语句是准确
2、理解文本意义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一篇有鲜明现实针对性的文章,激活阅读时的现实体验,让文本与生活对话,无疑是深化理解,丰富文本意义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情感目标能够高质量达成的重要保证。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通过文本意义与生活积累的结合,深化对文章理解2 难点:对生命本色的理解。说明:生命是一个笼统宽泛的名词,既可以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自然生命,也可以是人格学意义上的精神生命。在本文中,“生命”的具体内涵到底是什么,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诠释。这一方面使文章获得了一个自由阐释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造成了障碍。如果学生对生命的内涵缺乏比较清楚的理解,文章绕来绕去就都是一
3、个空,整堂课也就架空蹈虚了。因为“生命”在本文中是一个核心词语,必须把这一词语的意义内涵吃准吃透,才可能达成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生命体验的升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要求学生课前查阅周国平的资料,选读周国平的两篇散文。教师推荐自我二重奏人与永恒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安静丰富的安静等散文。2 你对周国平和他的散文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1 课前查阅周国平资料,选读其散文,做读书笔记。2 交流读书心得,初步形成对周国平散文的基本认识。通过课前的相关阅读,使学生对周国平及其散文有所了解,并为深入研读课文获得前置性知识,引发学生对生命、生命意义、精神生活等人文话题的思考。设疑
4、导学形成整体把握1 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试着提炼两个问题概括文章的内容。2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完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参考问题:1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是什么?2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生命本色日渐消失,生命感觉日趋麻木?3怎样才能做到生命之间以本色相对?等等。)1 默读课文2 圈划关键语句和核心词语,提炼问题。3 课堂交流所提炼的问题,并结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阐述之所以提炼这两个问题的理由1 形成对全文的整体把握,为后面深入学习打下基础。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深入研读,探讨文本精义1 你认为“年轻女孩的来信”中,哪些语言最能引起心灵的“温暖的感动”?为什么?2 对文中的“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