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2 故都的秋 (8)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故都的秋 8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一语 文人 必修 教学 教案 第一 单元 故都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故都的秋 郁达夫 【教材分析】 故都的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散文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散文中的名篇,文辞优美,感情浓郁。文章在对古都秋景的细腻描写中流露出内心对古都秋的深深的眷恋和向往之情。文章通过五幅画面写出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在景与情之间,以情驭景,以景显情,达到情景的完美结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概括文中五幅秋景图,分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悲凉”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五幅图画掌握并借鉴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法。情态与价值:理解作者对古都的深深眷恋的情感;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笔下故都的秋天“清、静
2、、悲凉”的特点,理解文章中作者对古都深深的眷恋之情。【教学难点】掌握并借鉴学习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法。【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1、自主学习本文的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把握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3、画出文中描写的景物,和各段中表现色彩、声音的词语4、给各段景物描写添加一个小标题5、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秋天是一个很有魅力且又多情的季节,它惹得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为之或吟或歌。心上有秋即成愁,我们学过哪些心上秋的诗句呢?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3、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郁达夫对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偏爱。他曾说过:“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那么,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的?我们这节课一起走进故都的秋。二、整体感知1、由题目切入 “故都的秋”,“故都”也就是北平,但作者问什么不直接把题目写成“北平的秋”呢?明确:故,有历史的悠久,年代遥远之感,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作者在标题中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就包含一种深切的眷念以及悲凉之意。(如:“落日故园情”、“故国不堪回首月
4、明中”、“月是故乡明”。) 2、深受作者眷恋的“故都的秋” 有何特点?请找出全文的文眼句明确:特点是清、静、悲凉,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故都的秋具有“清、静、悲凉”的特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奠定了文章的基调。文眼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三、赏景初探“清”、“静”1、文章的哪些段落描写了故都的秋?请分别用四字短语概括五幅秋景图? 明确:文中3-11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五幅图景概括:小院秋晨、秋槐落蕊、秋蝉残声、雨后话凉、秋果胜景。(提示:抓住每幅画面描绘的主体对象并分析其特点)2、在这五幅图中,“清”表现在哪里?“静”表现在哪里?(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758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19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第1课时上课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