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4)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求谏 4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教学 课件 第六 单元
- 资源描述:
-
1、求 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柬:(束,布裹的包囊)+(大量颗粒物),字形像渣滓留在包囊内,表示用布包过滤,取汁去渣。引申为:挑选、挑剔金文金文篆文解 析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挑选、挑剔。谏,金文(柬,挑选、挑剔)、(言,言说、评论),表示挑剔、批评。造字本义: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吴兢(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唐朝著名史学家,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耿直敢于犯颜直谏,他的直言敢谏,不愧为一代诤臣。求谏课文梳理文章一共有六段,请六组同学的代表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求谏课文梳理章节主要内容第一段唐太宗积极求谏的态度和唐太宗对求谏的认识,唐太宗希望忠臣发现君主过失就“极言规谏”。第二段阐述
2、君正臣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唐太宗以“天下太平”为目标,愿意得正臣事己,希望听取诤谏,匡救政教过失,并能够付诸行动,真正虚心地采纳谏言。第三段希望臣下能正确对待劝谏。唐太宗的话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臣子规谏的必要性,二是纳谏的广泛意义。求谏课文梳理第四段阐述希望得到规谏的良苦用心。只要有进谏的,纵然“不合朕心”,也不应该认为是忤逆犯上。第五段从人性的弱点和自身经验阐述纳谏的必要性。认为“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第六段阐述劝谏要及时。唐太宗认为“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即使不能防微杜渐,也要做到亡羊补牢。合作探究从求谏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请小
3、组思考讨论2分钟)提示:唐太宗是一位很英明的封建君主,他有着以下鲜明的品格:(1)勤于政事。他希望得到大臣的规谏,以匡救自己的过失,对此“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2)虚怀若谷。为了求谏,他放下架子,“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为了防止大臣因恐惧堵塞言路,“每有谏者”,纵使不合他的心思,也“不以为忤”。(3)宽厚体谅。对大臣进谏时的心情和处境表示理解,努力创造一种君臣相得的良好氛围。(4)处事谨慎。时常将前代帝王覆亡的教训挂在嘴边,提醒自己和大臣。即使在“闲居静坐”的时候,也在反省自己的行为,唯恐出了差错,“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课堂练习太宗纳谏阅读练习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15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三单元 6颁奖词三则|教科版 (共1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