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4、即景抒情诗四首 题李凝幽居 (2)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一单元 4、即景抒情诗四首 题李凝幽居 2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 资源描述:
-
1、题李凝幽居教学目标:1、把握本诗歌中作者所抒发的感情。2、掌握诗歌创作中正衬与反衬的艺术手法。3、通过学习课文掌握鉴赏即景抒情诗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把握诗人情感。教学难点:借景抒情诗中的衬与反衬。教学方法:练和讲、合作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复习导入:本诗歌为即景抒情,什么是即景抒情诗,鉴赏的要点是什么?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用借景抒情,或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鉴赏要点: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二、介绍作者三、赏析诗歌【学生齐读】1、题目是作品的眼睛,读诗先读题,题目
2、是什么意思?【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题”字的意思是,“幽居”的意思是。】2、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题李凝幽居”呢?-为的就是抒情,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呢?根据以下练习思考,看看你对这首诗能理解解多少?下面大家用20分钟的时间来做一点练习,主要是答题思路或要点:【出示练习】题李凝幽居(1)、首联属于什么描写,暗示了李凝怎样的身份?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呢? (3)、你认为“推”和“敲”哪一个更好,谈谈你的看法。 (4)、从作者的心理活动来看,“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现作者对李凝什么样生活的向往? (5)、有人说,题李凝幽居围绕一个“幽”来写,你是否赞同
3、,请谈谈你的看法。 3、美诗共赏析(在赏析的过程中如发现自己做的练习有不理想的地方,可以做记号)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去,寻访友人幽居之处;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周围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幽居的静寂。友人幽居之处旁有一池塘,池塘边有树,诗人来到门外,轻叩门扉。月夜之下一片宁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发出了声响,或飞出盘旋一阵又回到巢中。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一说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所以在这里,“移石”和“动云根”是同一意思。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尾联抒情“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板书:首联 少邻并、草径、荒园 -幽僻颔联 鸟、池边树、僧、月下门静寂颈联 过桥、野色、(云)月幽美尾联 暂去、还来、幽期、不负幽情规律总结:意象-抓住画面的氛围特点组合成一幅画面(意境)-作者的情感内容布置作业:学生抓住意象背下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39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2015学年浙江省象山中学高中教学课件语文(苏教版)必修四:第二专题《辛德勒名单》(共6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