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7 爱国词四首 柳梢青(铁马蒙毡) (1) WORD版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29443
  • 上传时间:2025-11-18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7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7 爱国词四首 柳梢青铁马蒙毡 1 WORD版含解析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资源描述:

    1、 柳梢青春感教学设计【作者单位】【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粤教版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拓展阅读中第17课爱国词四首中的最后一首。通过本单元基本阅读篇目的学习,学生对宋词的基本面貌有大略的了解,对宋词名篇的基本特点能做初步的分析,对宋词的风格流派等也有初步的认识。作为拓展阅读的篇目,课文中对这首词的注释非常详细,因此可以在上新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先发一份学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自主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安排一课时,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教材课后“鉴赏探究”题中提到关于“实景与虚景”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中虚与实的含义及关系,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2、【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大半个学期对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对古诗词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于高考题型及答题方法还比较陌生,本课试图结合最新的高考诗歌鉴赏考查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本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拟人、乐景衬哀情等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虚实结合,在本课学习中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虚实结合的手法,因此对其它艺术手法则点到为止,不展开分析。所授班级为农村普通高中的理科生,学习语文缺乏积极性,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也不高,因此在课堂中,主要采取讨论法、练习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培养

    3、学生发散思维,学会多角度鉴赏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准确把握词中的虚景,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诗词中虚与实的含义及关系,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鉴赏、练习等活动,掌握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把握词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和学习词中蕴含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执着的民族气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准确把握词中的虚景,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了解古代诗词中虚与实的含义及关系,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教学难点: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教学策略】1、设计一份符合学生学习

    4、水平的学案。重点研究学生学习中的需要,在学案中将本课的学习重难点转化为文本,学生先利用学案进步预习,实现先学后讲。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利用潮剧中桃花过渡的剧照,和八大山人的画,从戏曲舞台和中国画中的虚与实,引入对古诗词中虚实关系的学习。用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3、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教学环节中,根据学生对学案的完成情况确定精讲点拨的内容,重点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教学手段】1、运用学案,帮助学生做好课文内容的预习,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提高课堂利用效率。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辅助教学内容讲解,适时展示知识点,扩充课堂容量。3、课后利用微课视

    5、频讲解课后作业题,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内容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 编制学案、制作教学课件、录制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课堂导入 提问学生课件中图片的内容:(1)桃花过渡剧照中实的是什么?虚的是什么?(2)八大山人的画中实的是什么?虚的是什么? 明确:戏曲中,以船桨为实,以江水、船为虚;中国画中以鱼为实、以水为虚。积极思考回答问题从戏曲舞台和中国画中的虚与实,引入对古诗词中虚实关系的学习。用图片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分钟明确学习目标讲述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词中的虚景和实景,理解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2、

    6、了解古代诗词中虚与实的含义及关系,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中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明确本课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1分钟检查预习效果提问学生学案中的问题:(1) 让学生明确填空题的答案。须溪词、南宋覆亡(1279)、元朝政权趋于巩固、南宋遗民、爱国思想、隐居、元宵节(2)让学生交流选择题的选项,并提问学生,让学生解释选择某个选项的理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明确:选BD。B项中,“主要从视觉方面”错,应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表现。D项中,“作者看着”错,应该是作者的想象。积极思考,完成学案中的题目。(1) 填空题: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人,

    7、有 。 他经历了 和 权的两个时期。他是中,反映,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词人。南宋沦亡后,刘辰翁在外流落多年,晚年在故乡的山中隐居。此词就作于期间。春感,实际上是在里的感想。 (2)选择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本词,并完成下面这道选择题: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银花洒泪”形象而强烈地表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B、词的上片主要从视觉方面来表现作者的忧愁。“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C、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

    8、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D、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看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E、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2)积极与同学交流答题情况,说出选择的理由。学生如果能够认真阅读课文及课文注释就能找到这个两道题的答案,因此可以利用这两道题来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第一道填空题帮助学生了解本词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第二道选择题引导

    9、学生理解本词的基本内容,同时熟悉高考题型。6分钟讲授知识点知识点一:本词的虚景与实景。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是“虚处见意”。请找出本词描写虚景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本词描写虚景的句子: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2)表达效果:明确:词的上片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

    10、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京城的繁华景象,感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这样留给读者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1)学生听讲过程中细心领会虚笔的概念,在学案中圈画出相关内容。(2)找出本词的虚景与实景。(3)理解虚景的表达效果。(1)让学生找出并体会本词中虚景的运用。(2)初步理解分析虚景的方法。10分钟深入探究(一)把握虚与实的关系:(1)组织学生到黑板上呈现学案中题目的完成情况,提问学生解释答案。(2)讲解虚与实的概念:知识点:“实”:客观世界中存在

    11、的实象、实事、实境。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受到,是真实具体的描绘。此时此地所见所闻为实;“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诗人主观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意识得到的部分。非此时此地当下所见所闻皆为虚,如回忆、想象、梦境等。(3) 针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点拨、讲解。进一步明确练习答案,重点讲解学生判断有误的句子。引导学生借助句子中某些词语来判断句子的虚实,比如“梦”“遥想”“念”“记”等。指出下列诗句中哪些是“实”,哪些是“虚”:我欲因之梦吴越,日月照耀金银台。( 虚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虚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12、人。( 虚 )执手相看里泪眼,竟无语凝噎。( 实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虚 )飞流直下三千尺,( 实 ) 疑是银河落九天。( 虚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虚 )满园春色关不住,( 虚 )一枝红杏出墙来。( 实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虚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实 )(二)讲解虚实结合的概念:虚实结合:把抽象的想象、幻想、联想或回忆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手法,它能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满;丰富诗歌内容,扩大诗歌意境;使感情表达得更充沛、更淋漓尽致 。虚实结合包括虚实对比(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虚实衬托。虚实衬托又分为以虚衬实(去年

    13、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和以实衬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结合例题讲解答题步骤:明确:(步骤一)这首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步骤二)上片属于实写,先写入梦前的思念,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步骤三)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明确:解题步骤(1)明手法:点明技巧(2)阐运用:结合诗句概况实景、虚景。(哪里是实写,写的是什么;哪里是虚写,写的是什么)(3)析效果:点明关系,说清效果。(1) 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找出问题的最佳答案。指出下列诗句

    14、中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欲因之梦吴越,日月照耀金银台。(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执手相看里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2)到黑板上将答案呈现出来,并解释得出答案的理由。(3)理解知识点,明确虚实结合的概念,做好笔记。(4)思考例题,掌握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及题型的

    15、解题步骤: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 问:这首词是如何运用虚实来写的,请简要分析。(1)通过练习题进一步理解诗词中虚与实的概念。(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虚实结合的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16分钟拓展练习讲解练习题:(1)提问学生,并点评学生的完成情况。明确答案:C、E(C,2分;E,3分。C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无悲凉

    16、清冷的氛围;E项,寓情于景,蕴含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2)提问学生简答题的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答案加以点评。明确题目答案: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 积极思考完成下面的练习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2017湛江一模)南乡子黄州临皋亭作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注】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因写诗揭露新法

    17、弊端被贬至黄州。蒲萄:即“葡萄”,喻江水澄澈碧绿。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E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2)回答问题并说出理由。通过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熟悉高考题型。9分钟课堂小结小结本课主要知识

    18、点:虚实结合指把抽象的想象、幻想、联想或回忆与客观存在的现实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手法。分析鉴赏时,应该先明确手法,再展开阐明,最后再结合诗歌的意境、氛围和情志把艺术效果表述完整。思考理解知识点让学生明确本课主要知识点1分钟课后作业指出并体会第17课另三首词中运用虚实结合的具体例子。板书设计亡国 愁城 虚:主观想象 虚实之痛 独坐青灯实:客观存在 结合【教学评价】 这节课运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即时口头评价的方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对于学生的表现,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为了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提问时会加以追问,让学生追溯答案回

    19、答问题,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即时点评,对回答正确的学生鼓励表扬,进一步引导其思考的方向.尤其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用引导性语言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二是学生完成学案的评价。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案完成情况的好坏,可以直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用心程度及接受程度,因此课后将学案收上来,并加以评价,是检验这节课学习效果的比较有效的方法。学案完成情况评价表学案完成情况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题目完成情况能通过预习课文内容,完成所有题目,并且答案正确。 能通过预习课文内容完成所有题目,但个别答案错误。能通过预习课文内容完成所有题目,但正确率较低。没有预习课文,没有完成学案中所有题

    20、目。笔记完成情况能将所有笔记内容写在学案中,并且书写工整,有条理。能将所有笔记内容写在学案中,但书写一般。能将所有笔记内容写在学案中,但书写潦草。不能将所有笔记内容写在学案中,并且书写潦草。【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设计尝试将高二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与高考进行衔接,学案中设计的题目有两类,一类是五选二的选择题,一类是简答题,都按照高考题的题型来出。在做题与讲题的过程中,兼顾了课文内容与高考考点的衔接。其次,这节课重点突出,秉承着一课一得的教学原则安排教学内容,只讲虚与实,让学生学有所得。这是课本中扩展阅读的篇目,课文注释非常详细,因此这节课上淡化了对诗歌语言的字斟句酌,而是通过习题的形式,检验学生预习的情况,让学生借助题目来理解词意,把握实景与虚景。同时,结合诗歌的特点,讲解虚实结合题型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再次,这节课运用学案设计了符合本课学习目标的练习,在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之后,在课堂上再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突出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扩充了课堂容量,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最后,这节课需要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完成学案中相关题目,才能保证课堂上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引导,以确保预习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教案:第三单元 17 爱国词四首 柳梢青(铁马蒙毡) (1) WORD版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944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鹰学飞》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5 文学文化常识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4 综合性实践活动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河与青草》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考点专项练3 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母鸡种稻子》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小山泉的心愿》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四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小学语文:《小小的船》教学设计.doc
  • 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小儿垂钓》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家》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守株待兔》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学弈》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孔子游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专题训练一 汉字与书法鉴赏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口语交际辩论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妈妈不要送伞来》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写作修改润色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坐井观天》说课稿.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5无言之美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地球清洁工》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课堂实录.doc
  • (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安徽专版)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短文两篇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喜爱音乐的白鲸》课堂实录.doc
  • 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小学语文:《唯一的听众》说课稿.doc
  • 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小学语文:《咏鹅》课堂实录.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