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

类型贵州省盘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复习 (共38张PPT)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32643
  • 上传时间:2025-11-19
  • 格式:PPT
  • 页数:38
  • 大小:46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贵州省盘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复习 共38张PPT 贵州省 盘县 第三中学 高中语文 复习 课件 高考 专题 文言文 断句 翻译 38 PPT
    资源描述:

    1、文言文断句、翻译复习一、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一、文言文断句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读懂文义。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例如:

    2、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十则)答案:“焉”字在这里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就断错了。应为: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2、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垓下之战)答案:“辟易”是连绵词,当退避讲,不能拆开。这里却误为单音词,将其理解为受惊逃避的意思,并把“易”字属下就错了。应为: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3、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04高考北京卷)答案:亡,走失。而,连接“亡”和“入”。应为: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

    3、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例如: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答案: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大 大 不 可 小 也/三、找虚词,定句读。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

    4、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例2: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土 者 则 其 人 虽 生 与 死 之 鬼 何 异答案: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 或 梦 块 然 泥土 者 则 其 人 虽 生 与 死 之 鬼 何 异/断句口诀: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

    5、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四、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上面例中的“小小、大大”亦然)例1: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大 大 不 可 小 也。/例2:秦 王 坐 章 台 见 相 如 相 如 奉 璧 奏 秦王 秦 王 大 喜 传 以 示 美 人 及 左 右 左 右 皆呼 万 岁。/例3:夫 奢 则

    6、不 逊 不 逊 必 侮 上 侮 上者 逆 道 也。(汉书霍光传)/五、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等。例1: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拥 雍 州 之 地 君 臣固 守 以 窥 周 室 有 席 卷 天 下 包 举 宇 内 囊 括四 海 之 意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当 是 时 也 商 君 佐之 内 立 法 度 务 耕 织 修 守 战 之 具 外 连 横 而斗 诸 侯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过秦论对偶排比对照/例2:

    7、及 之 而 后 知 履 之 而 后 艰 乌有 不 行 而 能 知 者 乎 披 五 岳 之 图以 为 知 山 不 如 樵 夫 之 一 足 谈 沧溟 之 广 以 为 知 海 不 如 估 客 之 一瞥 疏 八 珍 之 谱 以 为 知 味 不 如 庖丁 之 一 啜/六、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有词语重复、短语和句子重复以及句式重复几种情况,这是断句的标志之一。断句时,先找到重复的部分,然后找到前后与之相关的词语或句子,断出完整的句子。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反复多次,庄暴见孟子也有大段反复。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例1:天 子 三 朝 诸

    8、 侯 三 朝 天 子 外 朝 在皋 门 之 外 诸 侯 外 朝 在 库 门 之 外 天子 内 朝 在 毕 门 之 内 诸 侯 内 朝 在 路门 之 内汉代刘敞天子五门议/例2:鲁有执竹竿入城门者,初 竖 执 之 不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七、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而 君 不 御 者 胜。/例2:老 而

    9、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八、找对话,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例1:齐 威 王 魏 惠 王 会 畋 于 郊 惠王 曰 齐 亦 有 宝 乎 威 王 曰 无 有。/例2:上(刘邦)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何 信(韩信)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益善 耳 上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我禽 信

    10、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以上这几种断句方法是分别说的,在具体断句时,常常要把这些方法综合运用。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断句加标点后,还应该作些检查。那么,如何衡量断句的正确与否呢?下面两条方法可供参考。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古大将之才,类出天授。然其临敌制胜也,要皆先识兵势虚实,而以避实击虚为百战百胜之法。文 士 家 作 文 亦 何 独 不 然 盖 意 乘间 则 巧 笔 翻 空 则 奇 局 逆 振 则 险 词 旁 搜 曲引 则 畅 虽 古 今 名 作 如 林 亦 断 无 攻 坚 摭 实硬 铺 直 写

    11、 而 其 文 得 佳 者。08朝阳期末练习:/1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07北京)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达”、“雅”。1.“信”,就是要准确地译出原文的内容;2.“达”,就是要求译文要通顺流畅;3.“雅”,则要求译文要有文采,尽量形象、生动些,特别是对描写性的语句,翻译时要传神。高考对文言翻译的要求是:准确、通顺。二、文言文翻译的

    12、基本要求:1.应以直译为主,即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在译文中,要译出原文用词语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2.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直译:连秋天里鸟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意译:连最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三、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对、留、补、换、调、删。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方法:单音节词翻译成为双音节词。例1:郑人 使 我 掌其北门 之管。郑国人 让 我 掌管 他们的 北门 的钥匙。例2:臣诚恐见 欺 于 王而负赵。我 确实 害怕 被 大王 欺骗(不译)辜负了 赵国。2.留。就是保留文言文

    13、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人”、“我”、“北门”就是这样。例1:郑人 使 我 掌其北门 之管。郑国人 让 我 掌管 他们的 北门 的钥匙。例1: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纪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例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纪年、人名、古地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例1: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

    14、”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例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3.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被省略的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句子更顺畅。补出的内容一般要加上括号。补出的内容一般要加上括号。4.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划线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例2: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

    15、穿戴”。这方面例子很多。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5.调。就是调整语序。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例1:故天下人未之奇也。(05东城一模)“未之奇也”就是“未奇之也”,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应译为:所以,天下的人没有人认为他与众不同。此外还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以及通过“之”“之为”“是”等词语作标志的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例2:何陋之有?(陋室铭)例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定语后

    16、置。例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计策还没有确定,(想)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报秦国的人。例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句中划线部分要按“利之爪牙,强之筋骨”来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例3: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要按“铿然有声之石”来译:发出铿铿声音的石头例4: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03海淀一模)要按“有之市而醉归之丈人”来译:城里有(一个)去集市喝醉酒回家的老人(3)状语后置。例1:短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译为:在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例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17、?(庄暴见孟子)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语好乐”前面作状语。译为:您曾经 把喜欢音乐的事 告诉了庄暴,有这回事吗?例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游褒禅山记)句中划线部分翻译时要放在“观”前面作状语。译为:古人 对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的观察,往往有心得。(4)主语后置例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句中的“甚矣”是句子的谓语部分,提前在主语部分“汝之不惠”之前了。翻译时要把语序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译为:你太不聪明了!例2: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句序应为“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译为: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了。6.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

    18、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句首:“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尾:“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句中:“以、于、则、而、为”等表顺接的连词;“之、者”等起补足音节、结构作用的助词;“也”等表停顿的助词。这些虚词均可略去不译。例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例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例4: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前

    19、赤壁赋)例5:蟹六跪而二螯(师说)又如“之”字,在标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四、补充若遇到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固定句式等情况时,需要特别注意。例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例2: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句中“御”是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为为动,“为驾车”。译为:今日才得以为李君驾车啊。例3:其李将军之谓也?(02高考北京卷)句中“其之谓也”是固定句式,表推测,“大概说的是吧?”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例4: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句中“安”是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使动,“使安定”;“其乎”是固定句式,表推测,“大概吧”。译为:能够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吧?【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

    20、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具体翻译时综合运用】五、掌握操作步骤:第一步:将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回到原文段中,联系中心内容,注意前后文联系,认真加以推测。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第二步:默读原文,确定译点(文言句式和重要实、虚词),逐词解释,再将翻译连缀成文第三步:通读译文,求其连贯,减少疏漏。文言翻译口诀 文言翻译,遵其顺序。诵读全文,浏览大体。句不离段,词不脱句。难解句子,斟酌损益。详审语境,探究语气。省略词语,适当补齐。遇有倒装,调整语序。官名人名,不必翻译。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随文解意。增删留变,合情合理。如无标点,特征断句。对照原文,力求直译。委婉修辞,酌情意译。字词句篇,贯通一气。翻译完毕,复查仔细。课堂练习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译文:(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译文:现在您不问齐王却问年成和百姓,怎么把卑贱者放在先把尊贵者放在后呢?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怎么能舍弃根本的(百姓)而问末梢的(国君)呢?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贵州省盘县第三中学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翻译复习 (共38张PPT)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2643.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