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类型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3题型练习(含解析).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34952
  • 上传时间:2025-11-19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2.19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3题型练习含解析 2021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三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散文 概括 内容 要点
    资源描述:

    1、第三讲散文概括内容要点3题型内容要点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主要有3大题型:概括段(层)意、概括主旨和概括特定指向信息。题型一概括段(层)意段(层)意概括就是对文章某段或某几段的段意进行概括。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概括某段段意;二是概括多段落的层意。教材联想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在所描写的四幅画面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概括每幅画面的内容及其特征。参考答案:第一幅画面:月下小径。写了小煤屑路和许多树,具有幽僻、寂寞的特点。第二幅画面:月下荷塘。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

    2、波、流水。具有幽静、淡雅的特点。第三幅画面:荷塘月色。写了月光、青雾、树影,具有朦胧、缥缈的特点。第四幅画面:荷塘四面。写了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具有阴沉、模糊的特点。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段(层)意概括。先审读题干,明确概括的区域为文章二至六段。阅读这些段落,可知概括对象分别是小径、荷塘、月色和荷塘四周的景物;再进一步读文,勾画重要词句,包括景物意象、修饰语等;最后分别概括每幅画面,列举景物意象,归纳其特点。教你审题审题定向题干示例题干中有“段”“概括”的字样,指明答题的对象和方向(2011湖北卷)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解题时,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区分是概括段意还是概括层意,其次要

    3、采取针对性的概括方式:1直接概括某段段意(1)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的段落,直接提取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2)没有中心句或结论句或关键词的段落,首先要确定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句或把层意相加即可。2多段落的层意概括既要注意提炼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概括后者,但也不能忽略前者;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赵树理很有幽默感。赵树理的幽默和老舍的幽默不同。老舍的幽默是市民式的幽默,赵树理的幽默是农民式的幽默。他爱给他的小说里的

    4、人起外号:翻得高、糊涂涂他写的散文中有一个国民党小军官爱训话,训话中爱用“所以”,而把“所以”联读成为“水”,于是农民听起来很奇怪:他干嘛老说“水”呀?他写的“催租吏”为了“显派”,戴了一副红玻璃的眼镜,眼镜度数不对,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农村的土路上走。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有一个时期,很多作品对农村情况多粉饰夸张,他回乡住了一阵,回来做报告,说农村的情况不像许多作品描写得那样好,农民还很苦,城乡差别还很大,说,我这块表,在农村可以买五头毛驴,这是块“五驴表”!他因此受到批评。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请你答题_解题示范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从题干中的“本段”“主要内容”“概括”可

    5、知,本题属于概括段落的层意题,可依据上述“概括段落的层意”的方法概括。第二步:提取中心句,再分层次概括。本段的段首句就是中心句,“赵树理很有幽默感”。后面的文字围绕赵树理的幽默感展开详述,先写赵树理的幽默与老舍的幽默不同,突出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然后又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在作品中描写人物时的幽默,一个层次是在现实中抨击时事时的幽默。后面的两个层次都有关键词句:“爱给他的小说里的人起外号”“他写的散文中”“他写的催租吏”“他抨击时事”“也往往以幽默的语言出之”。答案:本段主要写赵树理“农民式的幽默”:他在作品中描写人物,现实中抨击时事,都以富有乡土气息的风趣语言出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6、成后面的题目。端午的阳光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

    7、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

    8、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

    9、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

    10、,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

    11、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做简要概括。请你答题_解题示范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从题干中的“前三个自然段”“内容”“简要概括”可知,本题属于概括多段落的层意题,可依据上述“概括多段落的层意”的方法概括。第二步:先逐段概括理清段间关系,再综合概括。段落关键句提炼要点段间关系综合概括(参考答案)段“五月初五”“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屈原绝望段“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屈原选择投江段“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一

    12、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屈原沉江,端午节内涵更加丰富顺承关系叙述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或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答案:叙述屈原在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或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题型二概括主旨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教材联想请概括小狗包弟一文的主旨。参考答案:文章讲述了小狗包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惨遭遇

    13、及其留给作者的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表现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说真话的品质。答案分析: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先明确这是写物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通过写一只小狗的故事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再看标题是“小狗包弟”,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时代,由此可推知,本文借小狗的故事表达对人生、时代的感悟。再精读文章,关注首尾段,关注结构层次,勾画关键句,如“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等。综合来看,文章是借小狗包弟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

    14、之情,表现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说真话的品质。教你审题审题定向题干示例要注意区分“概括”“主旨”和“概括”“分析”“思想情感”“感受”的差别;“概括”“主旨”要全面些,除了要求“概括”“思想情感”外,还要表述写了什么形象的特点,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等内容概括全文主旨。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文本做简要分析。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等),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

    15、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至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

    16、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

    17、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独轮车转动起来,一路上的坎坷,全都通过那只上了辐条的木轮来到猪身上,在它腹部和臀部的肥膘上颤动、晃荡。猪跟着颠簸一路哼哼唧唧,起伏大叫得也响,叫得响肥膘也荡得汹涌一些。那不是一般的肥膘,那是春荒时的粮食,一家人的命根。路的一端传来奶奶的呼唤:“猪娃子耶,回来哟!”像是招魂,又像在呼喊着粮食。大机器时代,人与食物,生命与他的源头被切断。来到人们面前的,只剩大米、面粉和肉食。甚至连这些都不是,只是米饭、面包和精美的菜肴,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包袋装的

    18、食品。一头接一头的猪或牛,被倒挂在流水线上,就那么嗞的一下,顷刻被一分为二,分别流向两边的生产线,被切割被包装,成为食品流向市场。轰鸣的机器对食物对生命不再怀有敬意,只有喧腾与暴力,再加上冷血与不可一世的狂妄。机器颠覆了粮食,也在颠覆吃粮的人和吃本身。吃饭成了工作,成了闲暇,成了友谊,成了角力场,成了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化肥和激素应运而生,改写了季节,改写了雨水,改写了大地和太阳的行期,改写了生命的密码,通往食物的路变得简单快捷,变得容易。农药又恰好可以代表人类的贪婪与凶恶在这个世界上出席,删改本属于上天的事情。人对于食物不再怀有敬意,有的只是贪婪的占有,只是吞噬撕咬带来的快感。饥饿已经远去

    19、,食物因多而贱,没有了饥饿,我们拿什么去尊敬食物呢?对食物的敬意没有了,我们拿什么去尊敬自己呢?小的时候,看到我的老祖父拾掇撒落的饭粒放进嘴里,一粒,两粒,缓缓地咀嚼,仿佛在从事一项极其庄严、极其神圣的事业。是啊,这是我们一生都要从事的事业。我们一生中的哪一天停了下来,生命也会随之停顿。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晚餐的情景:整个屋子只为这样一件事情而存在,油灯因为它而照耀,地球为了它从白天转到了夜晚!那时候,我们吃得最多的是红薯;那时候,我们讨厌红薯。但恰恰是这些红薯,还有少量稻米把我们喂养成人。红薯、麦子和稻米,正是它们决定了我后来的人生。后来我们看事物想问题,都带上它们的痕迹。

    20、从一粒稻米身上,我听到一条江的流声,听到雪山在冬眠,又听到阳光在催它上路,听到云在飘,风在吹,雨水和泥土在窃窃私语。由此我知道,世间万事,人心的重量,全都可以用一颗麦子或是一粒稻米来称量。我知道,粮食不但进入血肉,也成了我们的灵魂。(选自散文,2013年第10期。有删节)概括全文主旨,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请你答题_解题示范解答本题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标题“粮食”直接点明文章的话题,不难看出作者借助写“粮食”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解答第一问“概括全文主旨”时,可运用“串联层意法”。层次的划分及每层的层意如下:第一层(段)从问候语写起,引出本文的话题“粮食”,显示出粮食对人们的重要性第二层(

    21、段)通过“养猪”这个农村生活场景,表达出珍爱粮食,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第三层(段)写科技发展的时代,人们对自然的不尊重,对粮食的“篡改”,对食物不再怀有敬意解答第二问“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时,须根据第一问概括出的主旨,联系现实谈自己的看法。答案:(1)文章充满温情地叙写了农业时代粮食与人的血肉联系,并以之与大机器时代粮食生产、消费方式进行对比,表明了粮食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全部,表达了应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2)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们应该珍爱粮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黄土上,烈日下,风雨中,农民播种、拔草、收割,一年又一年,腰弯了,背驼了。那一粒粒饱满的粮食里,流淌着农民的汗水

    22、、农民的心血。爱惜粮食,是对农民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更是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生命的敬畏。珍惜粮食,从我做起。题型三概括特定指向信息“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教材联想囚绿记中,作者眼里的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请概括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具有美的特点。如“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婆娑的摆舞”等描写。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如作者写到“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等。是柔弱的。如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是倔强、坚强的。如“它的尖

    23、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特定信息的概括。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息点是“特点”。文中重要信息有:第段“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婆娑的摆舞”,写出绿枝条美的特点;第段“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等,写出绿枝条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第段“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第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写出绿枝条倔强、坚强的特点;第段“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出绿枝条柔弱的特点。教你审题审题定向题干示例(1)要关注题干中表明答题对象的提示语,如“诠释了母语”“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

    24、”“环境条件”等。(2)要关注表明答题方向的词语,如“意义”“原因”等(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作者用“甘森”的蒙古语意思引出其环境条件之苦,又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森的发展之变,请分别予以概括。1概括特定指向信息“3步骤”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第二步:厘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

    25、概括的信息在哪里。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在确定信息存在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2信息检索提炼“3方法”摘取法有些信息显示在重要句子中,概括时可摘录句子或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合并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层析法文中需要概括的内容若无明显的对应关键句时,则可将原文内容分层,层层分析后归纳总结4阅读在母语的屋檐下,完成后面的题目。(原文见第二讲“即学即练”4题)作者深情地诠释了母语的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请你答题_解题示范这是一道特定信息概括题。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概括指向。题干明确指出该题概括的信

    26、息点是“母语的多重意义”。第二步:厘清思路,确定概括区间。该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全部。第三步:检索提炼,整合答案要点。从全文检索关键词句,如:第一段“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第四段“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第五段“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第六段“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第十段“牢牢守卫了一种古老的文化”,第十三段“一种返归家园之感”,第十五段“成为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整合这些信息,规范作答。答案:母语可以拉近彼此关系;母语最早打通人与世界的联系;母语可以自由地抒情状物;母语包蕴文化基因,守卫民族文化;母语给人以家的归宿感;各民族用自己的母语创造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散文阅读 第三讲 散文概括内容要点3题型练习(含解析).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4952.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