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上林县 中学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解析
- 资源描述:
-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和理想中,诗书画集大成于自身是最高标准,最为众所周知的如王维,他的诗画面感极强,其画诗味更浓,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王羲之,他的兰亭集序,其实就是为一个雅集一个派对写的序,诗人在喜悦得意的时候信手挥就的书稿被后世奉为书中圣帖,传说唐太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兰亭集序带进坟墓。如此等等,几乎所有的古代文人都很难从诗人、画家、书法家的身份里
2、单独剥离出来,时代、生活方式和审美传统等因素造就了中国古典艺术的特殊品质,诗书画成为中国文人身上最显著也最耐人寻味的标志。但是这个艺术传统,在急速变化、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中保留起来更为艰难和稀有,尤其是当代文学领域,能够称得上诗书画全能、带有传统文人风韵的更是凤毛麟角。至于当代的社会中,这种境界就更为稀有。目前还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中,文学、绘画、书法兼修的,贾平凹算是一位。从上世纪70年代公开发表作品以来,贾平凹的写作题材和体裁都很广泛。其诗和散文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用现代语言融会贯通,呈现“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的境像。近年来影响颇大的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带灯老生极花等,每一部都用
3、不同的艺术手段呈现不同的社会现实。同时,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亦在朴拙厚重中气韵流动,极具古风。贾平凹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一体的美学传统,难怪汪曾祺称他作“鬼才作家”。当然,作家并不是要一味追求这三种艺术的技术性,恰恰相反,他应该努力打破技艺本身的束缚,力图达到诗书画意相融相生的境界。对于绘画和书法,他反对那种仅仅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过于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没有精神意象的现实作品不是现实主义作品,我画莲喜欢画出藕、茎和花,莲花就是藕的精神之花,这朵花是艳丽的,洁净的,艳丽和洁净得又无比哀伤。佛的眼是微闭的,佛的态就透着这种味道。”这是文人书画应该有的境界,他要追求的是通过文
4、字和笔墨等技术手段将内心的世界外化,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现实用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贾平凹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承载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用诗书画的多种形式追求着传统审美最高的写意之境,用气韵生动的作品向王维、向王羲之们致敬。在前辈作家中,贾平凹最推崇孙犁,在他看来,后者的作品达到了“无迹可寻”的艺术高度,“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其一笔一画,令人舒服,也能想见到书家书时的自在,是没有任何病疾的自在。好文章好在于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在孙犁那里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才华横溢处。”后来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也逐渐触摸到了这层境界的法门:“50岁以后写的东西,猛的表面一看好像没啥华丽的东西,但是里边显示的
5、一些东西,完全是我自己体悟的。在年轻的时候没有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几句话的启发,一幅画的启发,突然来的东西。特别讲究,文字上、技巧上讲究。后来年纪大了就说家常话,但是那个话都是经过人生磨砺出来的一些道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三个“境界”,贾平凹已经切身经历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索,体悟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节选自用中国传统美学精髓讲述中国故事有删改)1.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A. 在王维、王羲之等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和理想中,视诗书画集大成于自身
6、为最高标准,足以说明传统美学的精髓就是诗书画一体。B. 贾平凹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承载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用多种形式追求着最高的写意之境,用“无迹可寻”的作品向古代大师们致敬。C. 在现当代文坛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代表作家已经为数不多,贾平凹可算绝无仅有的一人。D. 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就如人间词话中所谓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王羲之在喜悦得意的时候信手挥就的书稿被后世奉为书中圣帖,传说唐太宗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其带进坟墓。B. 贾平凹的诗文和小说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用现代语言融会贯通,呈现“
7、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的境像。C. 在前辈作家中,贾平凹最推崇孙犁,在他看来,后者作品达到了“无迹可寻”的艺术高度。后来在自己的创作中,他也逐渐触摸到了这层境界的法门。D. 对于绘画和书法,贾平凹反对创作时注重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和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诗书画是中国文人身上最显著也最耐人寻味的标志。但是这个艺术传统,在急速变化、眼花缭乱的当代社会中保留起来更为艰难和稀有。B. 好文章好在了不觉得它是文章,所以贾平凹在读孙犁的石门铭时即使难寻着技巧,也无法看到其才华横溢处,但依然不影响他对孙犁的推崇。C. 贾平凹的写作
8、题材和体裁广泛,其诗文小说都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妙,同时,他的书法绘画作品亦在朴拙厚重中气韵流动,极具古风,所以汪曾祺才称他作“鬼才作家”。D. 优秀作家的成功不可能只经历一个创作阶段就能实现,贾平凹也是在切身经历了几十年的求索后,才体悟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最高境界。【答案】1. C 2. D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精髓”的表述,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以偏概全。“绝无仅有的一人”不当
9、,原文说的是“目前还活跃在文坛的作家中,文学、绘画、书法兼修的,贾平凹算是一位”。故答案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理解文本和分析文本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D项,“反对创作时注重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扩大范围。选项对应信息在第四段,原文说的是“对于绘画和书法,他反对那种仅仅对技艺本身的追求,认为过于追求技法会使作品格局变小,千篇一律”,而不是无条件地一概反对追求技法。故答案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和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仔细阅
10、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项,张冠李戴,“读孙犁的石门铭”不当。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为“读孙犁的文章,如读石门铭的书帖”可见,石门铭是书帖,并不是孙犁的文章。故答案选B。【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
11、面的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所谓人工智能,大致说,是由一套经验学习系统(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大数据、认知系统等)和传感执行系统组合起来的复杂运行体。这里的“人工”,是指它由人类构思和制造,具有与人类相同的从经验中学习,并在生产生活中行动的特征。如消防机器人,它是由人类设计、制造出来的,能够从以往的消防经验数据里掌握基本的做法,通过传感器和执行系统的运转,完成和人类消防员一样的救火工作。“智能”一说,则是它具有大大超过人类的“学习”能力,以及人所不及的执行能力,如执行的精确性、没有心理干扰、不知疲倦等。通俗讲,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在确定的领域内,一定优于人类。(摘编自陈彩虹人工智能与人类未
12、来)材料二: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创投比例分布(摘编自尹航ZDC人工智能报告:做好准备迎接未来了吗,中关村在线2017年7月25日)材料三:我个人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工作可能最先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种是传统上“黑箱操作”、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业,比如股票投资、保险业等,另外一种是那些非常机械,重复性劳动较多的行业。未来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人工智能都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但如果有人因此就认为人类行将灭亡,人工智能行将统治人类,那我只能说他们是科幻小说看得太多了。那么,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变得和人一样,具备自主意识而且能够独立思考?乐观者认为,20年之后人工智能就可能会独立思考;悲观者则认为,人工
13、智能永远不会有自我意识。我的观点是,既然我们对此难以形成定论,还不如先关注眼前已经发生和确定将要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和确定发生的事情是什么?那就是,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已经代替人类从事了很多工作。而未来10-15年,人类一半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正如杰瑞在人工智能时代中所说的,人类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失业潮。(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时代序二)材料四: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学术领域发展迅速。在学术期刊及专业会议发表论文的总数方面,呈现快选接近美国的趋势;在2016之后这一趋势尤其明显。中国的中、低等引用率的论文的发表总数,在最近几年高度接近美国的总数。但在最具原创性最具影响力的极高引用率和高
14、引用率的论文方面,中国虽有大的进步,但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显著。在人工智能的学术人才方面,除了有特大影响的人才外,中国发表有影响(即被引用的)论文作者人数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持续缩小,但特大影响(特高引用率)作者的人数显著少于美国。据领英人才数据库,中国的AI人才总数为5万,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3万。报告指出,在产业领域里,中国活跃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整体在最近20余年里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6年超过400家,达到顶峰。这一数字在2012年之前多于美国,但在2012年以后被美国反超。美国在2016年之后快速上升,于2018年超过600家,而中国则在2018年下降至不足200家。(摘编2018中国人工
15、智能指数报告发布,新华网客户端2019年3月27日)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创投所占的比例看,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两大领域,是目前整个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被资本市场看好的两大领域。B. 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两大领域目前占比已经超过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创投总量的50%,由此可见,这两个领域可能竞争也最激烈。C.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相关技术领域的投入低于其他领域,尤其是芯片领域,占比只有1%,发展严重落后,应引起关注。D. 从教育、医疗、安防、金融四大传统领域人工智能在整个行业创投所占比例看,其中金融领域的工作将最快被人工智能替代。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
16、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机器人虽然由人类构思和制造,但无论其完全学习能力还是执行能力,均已超越人类,是人类的能力所不能企及的。B. 对人类行将灭亡,担忧人工智能将统治人类没有必要,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已经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还将发挥更大作用。C. 人工智能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新兴产业、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以及芯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的技术产业。D. 到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在专业论文发表、人才队伍规模以及产业领域发展等方面开始接近美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人工智能大国。6.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发展有何作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
17、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答案】4. D 5. C 6. 第一问:人工智能在未来将可能大量代替、帮助人类完成自身所不能及的工作,取代人类完成那些机械、重复性的劳动,参与人类生产生活、提高人类工作的效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第二问:人工智能行业的稳定、均衡发展,在发展重点、优先领域的同时,注意相关产业的同步、可持续发展,避免产业发展失衡;做好产业规划,防止产业泡沫,避免盲目投入。人工智能研究方面,加大投入,提高研究水平,向高水平、关键领域进军,培养、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
18、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二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从所占比例看,其中金融领域的工作将最快被人工智能替代”错误,占比与被人工智能替代之间,没有必然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完全学习能力还是执行能力”错,原文,“智能一说,则是它具有大大超过人类的学习能力”,
19、“学习”加了引号,是有特指的,而非完全学习能力。后文也说,“在确定领域内”。B项,“对人类行将灭亡,担忧人工智能将统治人类没有必要”错,原文没有相关信息,有也只是李开复的观点。D项,由专业论文发表、人才规模、产业发展不能必然得出仅此于美国的结论。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发展有何作用?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然后到材料中圈出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发展有何作用相关内容,还可以圈出现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措施
20、。 “我个人认为有两种类型的工作可能最先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种是传统上“黑箱操作”、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行业,比如股票投资、保险业等。另外一种是那些非常机械、重复性劳动较多的行业。未来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人工智能都可以比人类做得更好”可概括为第一问的答案;根据材料二图表,可知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不稳定,未均衡发展,根据这个问题,可概括为“人工智能行业的稳定、均衡发展,在发展重点、优先领域的同时,注意相关产业的同步、可持续发展,避免产业发展失衡”。从中美两国对比来看,“但在最具原创性最具影响力的极高引用率和高引用率的论文方面,中国虽有大的进步,但与美国的差距仍然相当显著”“但特大影响(特高引用
21、率)作者的人数显著少于美国。据领英人才数据库,中国的AI人才总数为5万,这一数字在美国为83万”,根据这些差距,可概括为“向高水平、关键领域进军,培养、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队伍”。【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
22、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认牙冯骥才治牙的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您朝他一张嘴
23、,不用说哪个牙疼、哪个牙酸、哪个牙活动,他往里瞅一眼全知道。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能耐,费猜!华大夫人善、正派、规矩,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记不住人,见过就忘,忘得干干净净。您昨天刚去他的诊所瞧虫子牙,今儿在街头碰上,一打招呼,他不认得您了,您恼不恼?要说他眼神差,他从不戴镜子,可为嘛记性这么差?也是费猜!后来,华大夫出了一件事,把这两个费猜的问题全解开了。一天下晌,巡捕房来了两位便衣侦探,进门就问,今儿上午有没有一个黑脸汉子到诊所来?长相是络腮胡子,肿眼泡儿,挨着右嘴角一颗大黑痣。华大夫摇摇头说:“记不得了。”侦探问:“您一上午看几号
24、?”华大夫回答:“半天只看六号。”侦探说:“这就奇了!总共一上午才六个人,怎么会记不住?再说这人的长相,就是在大街上扫一眼,保管也会记一年。告明白你吧,这人上个月在估衣街持枪抢了一家首饰店,是通缉的要犯,您不说,难道跟他有瓜葛?”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啪!”一拍桌子,拔牙的钳子在桌面上蹦得老高。他说:“我华家三代行医,治病教人,从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记不得就是记不得!我也明白告诉你们,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两位侦探见牙医动怒,龇着白牙,露着牙花,不像装假。他们迟疑片刻,扭身走了。天冷了的一天,华大夫真的急急慌慌跑到巡捕房来。跑得太急,大褂都裂了。他
25、说那抢首饰店的家伙正在开封道上的“一壶春酒楼”喝酒呢!巡捕闻知马上赶去,居然把这黑脸巨匪捉拿归案了。侦探说:“华大夫,您怎么认出他来的?”华大夫说:“当时我也在一壶春吃饭,看见这家伙正跟人喝酒。我先认出他嘴角那颗黑痣,这长相是你们告诉我的,可我还不敢断定就是他,天下不会只有一个嘴角长痣的,万万不能弄错!但等到他咧嘴一笑,露出那颗虎牙,这牙我给他看过,记得,没错!我便赶紧报信来了!”侦探说:“我还是不明白,怎么一看牙就认出来了呢?”华大夫哈哈大笑,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侦探听罢,惊奇不已。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监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始两段,写了
26、华大夫两方面令人“费猜”的事,一是医术高超,一是不记人。使人物形象带上传奇色彩,也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开展作好铺垫。B. 华大夫对两个侦探大动肝火,甚至拍桌子,把拔牙的钳子拍得蹦起老高,可见他是个脾气暴躁的人。C. 华大夫平时不记人,却牢牢记住了抢首饰罪犯的长相特征,可见他对犯罪分子的愤恨,体现了他的正义感。D. 文章在塑造华大夫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是用了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8. 试概括华大夫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9. 文章结尾处,华大夫说“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案】7. B 8. (1)医术精湛,“
27、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2)对工作及手艺高度专注,心无旁骛,以至于认牙而不认人;(3)为人正派,爱惜荣誉。被人误解后没有脾气的他却猛烈发火;(4)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他对祸害人的罪犯非常愤恨,认出罪犯后急忙报警,大褂都跑裂了。 9. (1)不认识人却认识牙,这看似荒谬的现象,使文章蒙上传奇色彩,能吸引读者;(2)运用对比手法,写出华大夫在医术上的高度专注、心无旁骛,表现了他的工匠精神;(3)回应题目“认牙”,使文章结构严谨。【解析】【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和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
28、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本题中,选项B,说华大夫“是个脾气暴躁的人”错误,因为通读全文之后,这篇小说重点表达了华大夫医术高明和嫉恶如仇两个特点。侦探的话让华大夫生气,是因为华大夫是一个爱惜名声的人。故选B。【8题详解】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这篇小说中,作者上来就说华大夫“医术可谓顶天了”,然后又说“他能把真牙修理得赛假牙一样漂亮,也能把假牙做得赛真牙一样得用”,说明华大夫艺术精湛;第二段
29、作者说华大夫“可有个毛病,便是记性差”,与结尾处华大夫说的“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形成对比,说明对工作及手艺高度专注,心无旁骛;通过 “华大夫平时没脾气,一听这话登时火起”,可以看出华大夫为人正派,十分爱惜自己的荣誉;通过华大夫自己的语言,“那祸害人的家伙要给我瞧见,甭你们来找我,我找你们去”,以及后文华大夫去巡捕房送信,可知华大夫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三个方面作答:内容上、结构上和效果上,此外,有时业要考虑句子使用的表现手法。具体来说,从内容上,要考虑句子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尤其是与主旨、人物、作者情感等方面;结
30、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中的位置;表达效果上,往往有吸引读者、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等答法。本题中,华大夫的“我是治牙的呀,我不认识人,可认识牙呀”这句话,从内容上看,;写出华大夫在医术上的高度专注、心无旁骛,表现了他的工匠精神;从结构上看,它回应了题目“认牙”,使文章结构严谨;从表达效果上看,使文章蒙上传奇色彩,能吸引读者;从句子使用的手法上看,运用了对比手法,更突出人物的专注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353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2021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2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