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1课 六国论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第1课 六国论教案4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 陕西省 安康市 石泉县 高中语文 第五 单元 气脉 六国论 教案 新人 选修 中国古代
- 资源描述:
-
1、第1课 六国论单元(章节)课题第5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三维目标1、朗读并背诵全文,能准确地翻译重点语句和语段。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和一词多义。3、学习运用分论点,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4、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运用分论点,举例论证的方法,掌握本文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本节课题六国论 苏 洵本节课目标学习借鉴本文 “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及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写法;本节课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结构模式,跟着古人学作文教学难
2、点:提出分论点;举例典型,引用恰当,说理透彻。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资源选择新新学案 PPT教 学 过 程环节任务目标实施方法备注检查预习复述课文内容,列出结构提纲学生上台展示结构提纲导入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告知学生学习任务。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对比论证的作用参考新新学案P84页“模仿写法借鉴”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研习课文1本文一共5段,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课文最后一段,也用了比较法,请问比较的内容是什么? 3宋与契丹、西夏比,为何要暗比而不明说? 4、课文围绕什么内容展开论证的。 教师ppt展示探究的问题,点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补充。1、明确: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
3、,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为2、3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分别论证;第三部分为4、5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2、明确:课文第5段也有两组比较,一组是明比,将“六国”与“秦”比,结果是秦强而六国弱,但六国当有不赂秦而战胜秦的可能。第二组比较是将“宋朝”与“契丹、西夏”比,是暗比。作者所处的宋代,正逢契丹、西夏等外患骚扰,宋朝统治者不是坚决抵御,而是割地赔款,然而从力量的比较上,统一的大宋远远强于边境小国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战而胜之的可能。 3、明确:这正是苏洵散文的长处,行文至此,作者观点已十分明确,用旧事来讽喻今事,含蓄而又明晰,这是其散文具有战国策风格的体现4、课文围绕一个“赂”字展开论证。 课堂检测以“谈谈吃苦”为题选材、谋篇,并列出简纲。布置作业完成新新学案精学精练B部分2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3774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