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拂去这段历史的灰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摘社会拂去这段历史的灰尘 文摘 社会 拂去 历史 灰尘
- 资源描述:
-
1、拂去这段历史的灰尘“和你伯伯一起去法国的张若名,原来他们接触就比较多。我曾经认为,如果你伯伯不是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可能和她最合适了。别人也都这样认为。”邓颖超与侄女周秉德的谈话1958年6月18日,昆明城外,56岁的张若名伫立在河边,目光呆滞、悲愤。她转过脸,最后望了一眼身后美丽的云南大学校园,纵身跃入盘龙江中。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被打成“右派”,含冤而去的女性,曾是近代中国妇女运动与爱国运动的先驱,是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觉悟社”的创办人之一,也是中国留法学生中的第一位女博士。还有,她曾是周恩来早期亲密的女友。“和你伯伯一起去法国的张若名,原来他们接触就比较多。我曾经认为
2、,如果你伯伯不是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可能和她最合适了。别人也都这样认为。”邓颖超与侄女周秉德的谈话。1916年,14岁的张若名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是同班同学。那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夕,学生爱国运动如火如荼。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五六千名学生冒着刺骨的寒风,冲破军营的阻挡,到北洋政府直隶省公署门前请愿,要求取消卖国的军事协约,恢复被解散的天津学联。群众推出周恩来、张若名、郭隆真、于方舟四人为代表,去见省长曹锐,结果四人全部遭到逮捕。18岁的张若名被关在北洋军阀关押死刑犯的营务处达半年之久,她毫无所惧,坚贞不屈。同年7月,四人一起获释。这段时间的张若名与周恩来,既是志同
3、道合的战友,又是亲密坦诚的朋友,她把自己的私人日记都交给了周恩来。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中,追叙了1919年“五四”时期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初次相遇,然后,她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但是,他并没有一见钟情。事实上,当时他似乎爱上了另外一位姑娘,她的名字一直被小心翼翼地保密。”1922年6月,张若名与郭隆真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在巴黎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周恩来在“少共”内负责宣传,张若名经常担任主讲人,并撰写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1924年,张若名的人生之旅出现了重大转折。张若名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列宁追悼会,在会上慷慨陈词,暴露了身份,遭到法国秘密
4、警察的追捕,险些被驱逐出境。她并不惧怕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但她渴望继续求学,渴望读书、研究,渴望在安宁的生活里完成学业。而此时的周恩来正日夜奔走于法国、英国、德国之间从事党的宣传、组织等秘密工作,他所处的险恶环境与张若名渴求的安宁的留学生涯距离越来越远。在一个绵绵的雨夜,她送周恩来踏上归国的行程。两人都明白,此番别离,相见已是遥遥无期。送走最亲密的战友后,张若名宣布退出“少共”。22岁的张若名,最终放弃了她少女时代就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同时也意味着与相处了五年的亲密战友周恩来分道扬镳。192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法国里昂郊外中法大学的女生宿舍,突然来了位访客。此时的张若名,为了潜心读书,与外界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遵义专版)同步作业课件:双休作业12(共13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