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南充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 无答案 四川省 南充 高中 2012 201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南充高中2012级高一(上)第一次月考语 文 试 题命题:余永祥本试卷分第卷 和第卷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46分)一、(共8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qi)劲馄饨(dn) 娉(png)婷 引吭(hng)高歌B阻遏() 褪色(s) 浣(hun)洗 瞠(chng)目结舌C巷道(xing) 恪(k)守 引擎(qng) 逸兴遄(chun)飞D锃(zng)亮 恸(tng)哭 纶(gun)巾 美人坯(p)子2. 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勘探 枢纽 竞自由 雍荣华贵 信口开河B宣泄 斥骂
2、切萝卜 融会贯通 各行其是C辐射 社稷 三春晖 相濡以沫 闲情逸志D蒙昧 侯爵 打渔船 潺潺涓涓 深文周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B艾青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他常常饮水思源,想到贫困的乳母和患难的兄弟。C如今小学也有外教课,虽然外教刻意放慢语速,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听在耳中还是不知所云。D两个孩子相继出世,使老刘家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生活更加不堪重负。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艾青继承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这种意识使他始终具有时代的使命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B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
3、成为了生产明星,2011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C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D作家陈浩在“发扬艾青新诗风”为主题的座谈会上,讲述了自己与诗界泰斗艾青四十年的交往经历。二、(共16分,每小题2分)5下面关于“新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以不讲究格律,不押韵为特征。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
4、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B作者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曾经和许多共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学一起来橘子洲游览,他们评论国家大事,写下了批判黑暗社会,宣传革命真理的文章。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而寻思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这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文的“谁主沉浮”的问题。7对雨巷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5、 )A整首诗凄清,婉转,而又含意绵绵。B整首诗意境深远,让人肝肠寸断。C诗人以“雨巷”为题,揭示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D诗人大量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回味。8对再别康桥前两节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招手作别”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惆怅失落之感。开头三个“轻轻的”是诗的抒情基调,体现的是一种淡淡的惆怅失落之感。“艳影”是“夕阳”中的“金柳”在水中的倒影,代表着康桥的景物特征,明丽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赞美之情。诗人心中“荡漾”着“波光里的艳影”,是诗人把魂牵梦萦的康桥比作一个美丽的姑娘的倩影,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A BCD 9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6、( )A这首诗首尾两节构成回环往复,第一节给读者留下飘逸、潇洒的印象,而最后一节感情变得深沉、抑郁了。B“那河畔的金柳”和“软泥上的青荇”这两节诗,写出了对旧情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C全诗分为7节,每节4行,大体每行三顿,诗歌的建筑美与音乐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整首诗非常和谐。D“悄悄的我走了”一节,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10下面是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告别的对象是“西天的云彩”,跳出了俗套,给人以清新之感。B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寂静的氛围,此时无声胜有声,造成了别离的凝重气氛。C诗中借以寄托告别之情的物象是“云彩”“柔
7、波”“青荇”等自然物,意象选择独具特色。D这首诗体现了人与自然融合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个人自由生活的追求。11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大堰河,我的保姆采用了哪些手法?( )A排比 夸张 反复 B对比 反复 拟人C反复 排比 对比 D借代 对比 排比1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爱这土地艾 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A诗中作者将自己比喻成“鸟”,未
8、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来修饰,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读者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B“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黑暗社会的象征,“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词来修饰河流、风,抒写了人民的悲愤和激怒,用“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温柔”修饰“黎明”,表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根据时间的提示:1938年11月17日,可以看出作者为了祖国的安危而勇于献身的博大情怀。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的“我”,指诗人自己。三、(共16分,每小题2分)忆秦娥 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
9、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13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长空”,广阔的天空。“霜晨”,有霜的清晨。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咽”在这里读“y”。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深层含意
10、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14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的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15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雪 水 河阿红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天山并没有恩遇她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她
11、毅然从雪峰上下来连眼皮也没皱一步一声巨响像夏雷滚滚而过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流着,她一路流着太阳的激情雪莲的纯洁鹰鹫的勇敢塔松的坚毅和她奔向绿洲的拼搏A“雪水河是太阳和雪花的女儿”这出奇的想象使“雪水河”成为一个柔美的艺术形象。B“天山并没有恩遇她一路给摆满了卧牛石”,这是“雪水河”的“人生道路”,使“她”必然获得由磨难而来的阳刚之气。C即使是写阳刚之气,作者也不忘完美和和谐的境界,所以“雪水河”顽强地前进是“一步一串浪花像茉莉花倾满了河。”D“雪水河”是一个人格化的形象,她集激情、纯洁、勇敢、坚毅于一身,是作者心目中完美女性的象征。16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云之
12、志李挺拔都说我是在天庭里闲游自由自在,无忧无愁不!我是在大漠中求索行迹匆匆,东奔西走都说我看破了红尘凡土才遁入空门,随风飘游不!我热恋着我的故土呵看我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我讨厌这虚无缥缈的太空我渴望那郁郁葱葱的绿洲我之所以迟迟不愿归去呵只因为还没找到我心爱的情友一旦结识了我心满意足的伴侣我就将爱的珍珠,漫天抛投敲着雷的金鼓,披着电的银妆一头扑向山川,扑向田畴A诗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字面上写的是“云之志”,实际上抒发的是“我”热爱“故土”或其他人、事物之情。B对诗中“故土”的理解,可见仁见智,既是“故乡”,又可指“我”所热恋的其他人或事物。C“乡思如雾,一步三回头”一句借助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
13、现出云在寻找“情友”时的迷茫之情。D结尾的“扑向山川,扑向田畴”一句的主体既是云变化后的雨,又是“我”倾注的爱。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7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读海课件2长春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