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2021 学年 第一 学期 六年级 语文期末 质量 检测 试卷
- 资源描述:
-
1、上海建平远翔202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文言文(34分)(一)默写(12分)1. 更喜岷山千里雪, 。 (毛泽东七律长征)2. ,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3.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杜 牧 江南春)4. ,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通过嗅觉和听觉角度,写出展望丰收喜悦的两句是: , 。(二)诗词赏析(7分)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6.诗歌中的“簸”的意思是 ,“天涯”指 。这是一首 (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请填入字母序号);作
2、者是 (朝代) (人名),字 ,有“ ”之称。(5分)7. 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诗中“九曲”并不是指河流有九处转弯,而是形容河流转弯很多,带有虚指。B前两句实写,直接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浊浪滔天、浩瀚绵长的雄伟气势。C后两句虚写,间接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富有神话色彩和现实主义气息。 D整首诗押“a”韵,节奏为“二二三”,朗读时,前两句高亢,后两句豪迈。(三)课内文言文(9分)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3、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8.解释加点字或词。(2分)伯牙鼓琴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0. 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单。(4分)如果伯牙又弹奏其他景象的曲子,锺子期会怎样说?根据提供的词语想象并仿写。 仿写原文:“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提供词语:A.杨柳依依 B.明月皎皎我选 (填入字母序号),仿写:“ ”伯牙鼓琴告诉我们(填入四个字), 要珍惜 。(四)课外文言文(6分)枭将东徙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
4、徙,犹恶子之声。”【注释】枭(xio):同“鸮”(xio),又称鸺鹠,即猫头鹰。鸠(ji):斑鸠、雉鸠等的统称,形似鸽子。徙(x):迁移,徙居(搬家)。恶(w):厌恶,讨厌。以:因为。犹:还是。11. 对画线句“子将安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你打算把它安放到哪里呢?B.你孩子准备在哪里安家呀?C.你打算(迁徙)到哪里去?D.你孩子准备要到哪里去呢?12.文中写枭自己要向东迁徙的原因是“ ”(用原文来回答)。(2分)13.关于这个故事的启示,以下理解最准确的是( )(2分)A.告诉我们做事要懂得变通,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B.告诉我们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改变。C.
5、告诉我们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单凭经验做事。D.告诉我们有时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真正去影响环境。二、 现代文(18分)(一)课内现代文(8分)夏天里的成长(节选)草长,树木长,A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B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C不热不长,不热不大。”D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
6、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14.阅读以上语段,完成下面的任务单。(4分)如果要找第段的中心句,选文A、B、C、D画直线处,哪一句最正确?我选择( )(请填入字母序号)选文第段中说“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根据你平常积累的知识,说一说这是什么物理现象?(请用四个字来回答)15.选文第段用了两句农家的谚语,我还知道与画线句节气相关的另外一句谚语“ , ”(出自“日积月累”),强调了这个时节的“热”,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描写万物在夏天里迅速生长,含
7、蓄地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用选文语句来回答)。(4分)(二) 课外现代文(10分)不要对那个人叫嚷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
8、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
9、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细细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啰嗦,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直到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
10、的父亲发火,是嫌她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讷;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都是血浓于水的真情!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啊!16
11、.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应该指生活中的谁?以下选项中表述最恰当的是( )(1分)A.自己的父母 B.自己的同学 C.自己的老师 D.自己的亲人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2分)(1) ;(2) 。18.第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和动作描写,还运用了 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从而歌颂了 ,为下文子嫌母丑埋下伏笔。(4分)19.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A.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不能照抄第段)?B.或想对自己说些什么?(3分)我选择 (请填入字母序号)。我想说: 三、 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8分)(一)基础知识(2分)20.下列词语字
12、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俨(yn)然 窥(ku)探 天籁(li) 沧海一栗B.缝隙(x) 妩媚(f) 撩(lio)绕心驰神往C.菜畦(w) 辐射(f) 矫(jio)健 参次不齐D.沮(j)丧 屹(y)立 风靡(m) 叱咤风云(二)综合运用(6分)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引领我们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本学期我们阅读了童年,了解了作品中少年的成长经历,感受其中的悲欢离合,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奋斗的勇气。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以下学习任务:21.童年是 (作者)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其中一个主要人物早年开染坊,但随着家业
13、的衰落,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孩子,狠心剥削手下的工人,他是阿廖沙的( )(3分)A.外祖父B. 米哈伊尔舅舅C. 雅科夫舅舅D. 继父22.著名作家茨威格评价童年具有“那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如此鲜明的真诚的人性”,你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吗?试举一具体事例并加以阐述。(3分) 四、 作文(40分)23.作文:这一次,我收获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提示:勇气、信心、友谊 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上海建平远翔2021学年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参考答案)一、文言文(34分)7.C(2分) 11.C(2分) 13.D(2分) 16.D(1分) 20
14、.D(2分)(一)默写(12分)1.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2.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3.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 (杜 牧江南春)4.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5.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通过嗅觉和听觉角度,写出展望丰收喜悦的两句是: 稻花香里说丰年 , 听取蛙声一片 。(二)诗词赏析(7分)浪淘沙(其一)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6.诗歌中的“簸”的意思是 吹荡 ,“天涯”指 天边 。这是一首 B (A七言律诗 B.七言绝句 C.五言律诗 D.五言绝句;请填入字
15、母序号);作者是 唐代 (朝代) 刘禹锡 (人名),字 梦得 ,有“ 诗豪”之称。(5分)7. 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2分)A诗中“九曲”并不是指河流有九处转弯,而是形容河流转弯很多,带有虚指。B前两句实写,直接写出了黄河曲折蜿蜒、浊浪滔天、浩瀚绵长的雄伟气势。C后两句虚写,间接写出了黄河的雄伟气势,富有神话色彩和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气息。 D整首诗押“a”韵,节奏为“二二三”,朗读时,前两句高亢,后两句豪迈。(三)课内文言文(9分)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
16、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8.解释加点字或词。(2分)伯牙鼓琴 弹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正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3分)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一辈子(或:一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替(他)弹琴的人了。11. 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单。(4分)根据提供的词语想象并仿写,如果伯牙又弹奏其他景象的曲子,锺子期会怎样说?仿写原文:“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提供词语:A.杨柳依依 B.明月皎皎我选 A (填入字母序号),仿写:“ 善哉乎鼓琴!依依乎若杨柳。 ”我选 B (填入字母序号),仿写:“ 善哉乎鼓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 习题课件 20.有的人 课后作业人教新课标 (共8张PPT).ppt
